【摘 要】
:
根部病害是紫花苜蓿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不同生态区根部的入侵真菌种类不同,本研究以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于2006年的春、夏、秋季取样,分离、鉴定了它们的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明显不同,其中春夏秋三个季节共有的建群种为细交链孢和腐皮镰孢,不同季节的特有真菌优势种依次为:春夏季均为半裸镰孢和尖孢镰孢,秋季为锐顶镰孢和柱孢
【机 构】
: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部病害是紫花苜蓿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不同生态区根部的入侵真菌种类不同,本研究以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于2006年的春、夏、秋季取样,分离、鉴定了它们的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明显不同,其中春夏秋三个季节共有的建群种为细交链孢和腐皮镰孢,不同季节的特有真菌优势种依次为:春夏季均为半裸镰孢和尖孢镰孢,秋季为锐顶镰孢和柱孢。
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和真菌分离率均有差异(P<0.05),且根部带菌率也与生长季节和苜蓿品种有关,春季以赛特的带菌率最高,夏秋季分别以农宝和佛拿尔的带菌率最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赛特、农宝、皇冠、航海4号和猎人河,平均带菌率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爱菲尼特、WL-525HQ、顶点和丰叶721。由以上可以看出,豫北平原地区种植的苜蓿在不同季节潜在发生病害的种类不同,春夏季以半裸镰孢和尖孢镰孢为主要致病菌,秋季以锐顶镰孢和柱孢为主要致病菌。另外,不同品种的感病性不尽相同,5个带菌率高的品种不易推广,5个带菌率最低的品种更易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
对17个苜蓿品种在湘西南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性状指标包括单株干重、株高、叶长、叶宽、再生速度、主根长、粗蛋白等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建立品种评价模型以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湘西南地区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盛世、CW680等,而阿尔冈金、皇后2000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差。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所占的权重>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再生速度>主根长>鲜干比>根颈直径>单株干重>侧根数目>茎叶
本文对24个苜蓿品种天津地区5个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初步确定了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当家苜蓿品种,并不同苜蓿的适应土壤类型和区域性发展进行了分析。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越冬率普遍较低,针对此现象,本文通过田间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12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的抗寒性、生产性能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苜一号、阿尔冈金、金皇后等抗寒性较强;维多利亚、爱菲尼特等抗寒性中等;北极星、WL323、LoBo等抗寒性较弱。
研究灌溉时期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产量、质量、耗水量和蒸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二茬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一茬在灌溉返青水的基础上分枝期灌水、第二茬刈割后5天灌水产量较高;第三茬苜蓿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苜蓿各茬的耗水量随水分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适当水分条件下苜蓿蒸散率最小,第一茬苜蓿在返青6天灌水的蒸散率最低,为278.53,第二茬的刈割后5天灌水最低,为360.58,第三
@@苜蓿是一种全球性栽培、适应性广泛、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的饲草料作物,有“牧草之王”之美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优质安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苜蓿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然而苜蓿是一种较需水作物,在一定土壤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与干草产量呈正相关。
通过对10个苜蓿品种、3种自交方式、2种授粉方式处理的苜蓿自交结实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苜蓿自交结实率各不相同,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种荚的螺旋数和种子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自交方式的自交结实率按照单花自交…同花序自交…同植株内自交的顺序呈递增趋势。但同花序自交与同植株内自交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均与单花自交处理间差异显著;人工授粉比天然授粉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的自交结实率。但人工授粉
对黄花苜蓿越冬芽、根系和茎的无性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越冬芽产生在地下残留茎、根颈和根上,翌年的地上茎主要来自枝生芽;黄花苜蓿的茎具有繁殖能力,中部茎段扦插的成活率高于其他部位,NAA处理可提高茎段插穗的成活率;黄花苜蓿根部也具有无性繁殖能力,主根较侧根的无性繁殖能力强,NAA处理可提高根部插穗的成活率。
本文以本地苜蓿XM及宁夏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15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密度、产草量、茎叶比、越冬率等指标,开展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本地种XM为对照,15个紫花苜蓿外引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品种ZHM、E3006、D4、D2表现较优,其返青早,青绿期长,鲜、干草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52、1.46;1.45、1.25;1.28、1.22;
通过三年田间试验,对12个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产量及持久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当地的持久性较差,但其产量高于当地当家豆科牧草白三叶在相同年份的产量,紫花苜蓿在当地具有一定种植潜力;‘游客’、‘威可’、‘四季绿’这三个品种的持久性较好且产量也较高;‘海盗’和‘超级7’生产性能高而持久性较差;‘盛世’、‘特瑞’和‘山锐’持久性较好,但生产性能一般或较低。
我国优良苜蓿品种选育的任务艰巨,育种进程缓慢,苜蓿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良苜蓿品种的需求迫切。本文探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苜蓿育种中应用的策略,针对我国苜蓿育种目标和育种实践,讨论分子标记在苜蓿种质资源评价、苜蓿遗传作图分析、亲本选配以及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