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重熔方法研究了Al-22℅Si/Al O 复合材料中Si相的形貌随冷却条件的变化.复合材料经750℃加热保温处理后,在水淬、模具冷却、中断炉冷和炉冷至室温四种冷却条件下,分别得到了细小的、板状、短棒状(块状)和平面状的共晶Si相.在模具冷却和中断炉冷条件下,Si相在纤维表面非均质成核.材料在中断炉冷条件下得到了部分球粒化的Si相组织,同采用热处理方法使共晶Si球粒化相比,采用控制凝固条件的方法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重熔方法研究了Al-22℅Si/Al <,2>O <,3f>复合材料中Si相的形貌随冷却条件的变化.复合材料经750℃加热保温处理后,在水淬、模具冷却、中断炉冷和炉冷至室温四种冷却条件下,分别得到了细小的、板状、短棒状(块状)和平面状的共晶Si相.在模具冷却和中断炉冷条件下,Si相在纤维表面非均质成核.材料在中断炉冷条件下得到了部分球粒化的Si相组织,同采用热处理方法使共晶Si球粒化相比,采用控制凝固条件的方法获得的Si相组织球粒化程度稍差,但历时短,更为方便有效.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Ca调变对镍基复合氧化物LaCaNiAlO结构和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XRD谱图和TEM进行表征.经实验表明:高温下催化剂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且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活性组分Ni的性质,受Ca调变的影响不显著.
在初步计算的基础上,实验选择了具有分形结构的叉枝藻(海藻的一种)作为基底材料,并利用化学沉积方法,先在海藻基底上沉积一层铜金属,之后再用电沉积方法,使其底表面的金属铜层加厚到一定程度(约为100μm),最后通过高温烧蚀以去除包裹在铜金属中的海藻,从而得到了具有分形结构的金属材料.实验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出了该金属材料的分形维数,结果位于1.5-1.6之间.实验证明,将分形、仿生与材料制备三者相结合,
介绍了以低剂量稀土放射性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降解污水有机物的功能材料的生产方法.并对该功能材料在静态、动态下处理污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功能材料在静态下处理污水6~8小时或动态下处理污水6~8km,均可在无运行费用的前提下降解COD20℅~40℅.该方法用于污水降解有机物的予处理效果显著,且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该项研究即解决了固体放射性废渣堆放的危害,又解决了降解污水中有机
本文基于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建立了Terfenol-D 复合材料夹杂平均应力、扰动应变和材料整体平均应变的计算模型,采用此模型对Terfenol-D复合材料的饱和磁致伸缩应变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两者之间差别的原因.
以含3.7wt℅吡啶不溶物的宝钢煤焦油为原料在450℃下,自生压热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通过调节聚合时间控制炭微球的球径.反应产物在150℃下热过滤,过滤产物用吡啶抽提至无色即得中间相炭微球,进而将其在700℃下进行炭化1h.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所得中间相炭微球的充放电性能.发现随着MCMBs平均球径的增加,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从246mAh/g增至54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是先增加而后
本文研究了RF磁控溅射工艺对TiNi Cu 合金薄膜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片未加热的条件下溅射薄膜组织为非晶态,并呈柱状形貌.经650~720℃,3mins退火处理后,薄膜均发生晶化.同时表明,溅射功率和工作气压对薄膜组织形貌有很大影响.薄膜的柱状单胞直径、厚度和生长速度均随溅射功率的增长而增长.但当溅射功率一定时,工作气压增加使柱状单胞直径、薄膜厚度和薄膜的生长速度显著减小.研究认为
以Ti-Si-Ni合金粉末为原料对BT9钛合金进行激光熔敷处理,制备出以金属间化合物TiSi为增强相、以镍基固溶体γ相为基体的快速凝固"原位"耐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层,整个改性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具有很高的硬度及较好的抗滑动磨损性能.
利用273恒电位仪测试了在室温下3.5℅NaCl溶液中时效状态对SiCw/2024Al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时效状态对复合材料的点蚀电位没有影响,但却使其点蚀电流发生较大的变化.三种时效状态下复合材料表面点腐蚀程度的不同,是由于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差别导致点腐蚀速率不同造成的.
采用反应热压方法制备了原位TiB晶须和TiC颗粒复合增强钛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对变形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350-650℃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强度均明显高于钛基体.原位增强相与钛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压缩变形后在钛基体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
稀土玻璃由于具有高折射、低色散等特点,在红外光学玻璃以及有色光学玻璃等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含碱锌的硼硅酸盐系统中氧化钐的加入量对玻璃透射光谱的影响,以及BaO对扩展该玻璃系统形成区的作用.通过实验,确定了碱锌硼硅酸盐玻璃中稀土氧化钐的极限掺入量为8.5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