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女性与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女性是大地之母,与自然息息相关.环境问题关系女性的生产、生活、生存与发展,因此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先锋作用,成为自然代言人、环保的积极倡议者和坚定行动者;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关于自身解放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成果,体现了女性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实现完美统一的理想.生态政治与性别政治同步发展,一起成为新的政治议题,守望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共同未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与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女性是大地之母,与自然息息相关.环境问题关系女性的生产、生活、生存与发展,因此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先锋作用,成为自然代言人、环保的积极倡议者和坚定行动者;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关于自身解放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成果,体现了女性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实现完美统一的理想.生态政治与性别政治同步发展,一起成为新的政治议题,守望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共同未来.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中共十七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提倡弘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公德.生态公德主要包括:珍惜资源,保护生态;尊重生命,爱护生态;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珍惜资源,呵护生态;广泛宣传,心系生态.人人知道生态公德,人人遵守生态公德,事事以生态为先,时时以生态为念,生态文明的大
综观全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破坏,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突出,欲妥善解决,必先认清它.对于人类世界来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即人与天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平衡性矛盾,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及其使万物和谐生成、持续发展的作用.实际上,矛盾平衡观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理论构建必须厘清四种关系:一是生态文明理论与环境伦理学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不能归结为环境伦理学,它不仅要回答生态文明建设何以应当,还要回答何以可能,怎样进行,并涉及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经济增长模式、科技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二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的关系,与其说是并列的关系,不如说是在生态文明的框架内思考和建设"三个文明",
生态文明权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权利,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文明权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文明权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生态文明时代的体现与发展.应该坚持系统的、辩证的自然观,确立我国生态文明权的宪法地位,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早日建成生态文明社会.
本文从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对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生态文明的研究视角(政治视角、哲学视角、经济视角、科技视角)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提出生态文明研究的实践转向。
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在批判传统工业文明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和环境正义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为基础的关于转型期上海市环境治理问题的实证研究,在对政策工具、环境治理等基本概念进行诠释以及对国内外环境治理和环境政策工具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据和社会调查资料,全面分析上海市在环境治理实践中环境政策工具应用的历史和现状、结构特征和产生机制,并据此探讨和评价上海市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影响环境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瓶颈和主要障碍,对上海市政府如何优化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提
环境资源法的作用和功能之一,就是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就是协调或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学与整个环境科学一样,都认为人可以协调或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或调整的方式、途径或工具.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中的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如:人在自然界中地位,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理论都为环境资源法的立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循环衍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发展应具体到精神的多维发展与智能的多元发展,以此实现人的发展由社会化向生态化的升华.人学创新为人的新发展提供规律性指导,而教育学的创新则为人的新发展提供教育基础.
人类文明正因技术进步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但自然生态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工业文明遭遇严重危机.人类不仅是从属于各自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公民,而且也是自然世界的自然公民;自然法是自然世界的基本法则,也是社会法的基础.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自然法也赋予人类这一特殊公民以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自然公民的责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