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对锌吸附动力学特征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Zn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Zn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 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表现最大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如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流入液pH5.5时Zn的吸附量为2.81、2.72和1.83 mmol·kg-1;pH3.3时为1.0、0.38和0.12 mmol·kg-1。用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值,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三种上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在Zn吸附过程中,pH为5.5时,三种土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当原液pH为4.3、3.8和3.3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 砖红壤上快速消耗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质子的消耗足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土壤表向的质子化及硫酸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质子。
其他文献
环境空气的净化和消毒原本仅在环境医学或预防医学等相对专业的领域加以讨论和研究,但自从SARS的肆虐、禽流感的危害以及美旧的炭疽病菌的恐怖袭击(通过空气传输)发生后,广大公众对环境空气的卫生和健康、净化与消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项研究项目的结论表明,病毒和细菌可以通过呼吸、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本文简述了目前在国内空气净化消毒领域中采用的较多的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各自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
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对硅锰合金生产工艺过程的硫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从硫平衡图所得的值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极小,约0.6%~0.9%。
分别使用酸煮法和索氏提取法对滤简模拟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模拟样品中的铅。结果表明,酸煮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环境样品的测量要求,而索氏提取法受装置影响,提取效率不稳定,造成样品前处理的不均匀性,影响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微波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正逐步得到应用。本文着得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讨论了微波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土壤污染日渐增多的今天,我国并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对此做出系统规定,仅有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零星法条。在农业土壤污染发生后,日本农业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对相关主管官员、被污染地区以及相关单位的具体规定,明确了污染各主体应履行的义务和应承扣的责任,对农业土壤的污染防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国应对此有所借鉴,建立农业土壤污染预防制度、调查制度、应对的行政制度、确立相关部门的协调义务以及规定各主体所应承担
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的燥红土壤退化,以恢复土壤持水保水能力为核心,用项目组自制的“土壤生态修复剂”通过在盐边燥红土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生态修复剂处理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处理组土壤水分比对照组提高了 2.9%~6.0%;提高了作物抗旱性能,播种后第18天对照组平均株高为6.0cm,而处理组最高达18.25cm;黑麦草产量处理组均比对照组高,特别是表面成膜处理的B2(264g/m2)与cK
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揭示厌氧水稻土中微生物作用导致的氧化还原过程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人工合成氧化铁体系接种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及接种铁还原菌纯培养等试验方法,通过向培养体系中添加SO2-4,探讨了硫酸盐作为竞争电子受体对不同铁还原体系中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稻土的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均随着SO2-4浓度增加而降低,但Fe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山高谷深,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区域主要是漾濞县。通过对特定山坡地段进行土壤物理性质试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相关的借鉴。
通过褐土不同浓度的磷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含量磷土壤对锌、镉及锌镉共存时的吸附、解吸影响,以阐述磷与锌镉在土壤系统中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磷量的土壤对不同浓度的锌和镉吸附解吸时,在Zn10条件下,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先降低后升高,锌解吸量随着土壤中磷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逐渐趋于平稳。而在Zn80条件下,土壤埘锌的吸附量有明显地下降趋势,而解吸量随着磷含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为8
研究了添加络合剂和控制pH突跃区域底泥孔隙水酸度对底泥重金属原位电动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酸控制阴极池pH联合低分子有机酸缓冲溶液控制pH突跃区域底泥孔隙水pH的酸度控制方法可以实现pH突跃区域底泥孔隙水呈弱酸性,消除底泥碱化现象。强酸性环境、低分子有机酸和EDTA都可以影响底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促进重金属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等难电解迁移的形态向可交换态转化。其中,EDTA对蓖金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