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新鲜辣椒植株的叶、茎及种子内,采用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及种子诱培法得到168个菌株,鉴定为14属20种暗色丝孢菌及淡色丝孢菌,分别是弯孢属Curvularia、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皮司霉属Pithomyc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芽枝孢属Cladosporium、黑团孢属Periconia、黑附球属Epicoccum、矛束霉属Doratomy
【机 构】
:
莱阳柏林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莱阳 265200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 26610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鲜辣椒植株的叶、茎及种子内,采用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及种子诱培法得到168个菌株,鉴定为14属20种暗色丝孢菌及淡色丝孢菌,分别是弯孢属Curvularia、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皮司霉属Pithomyc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芽枝孢属Cladosporium、黑团孢属Periconia、黑附球属Epicoccum、矛束霉属Doratomyces、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顶孢属Acremonium、镰刀菌属Fusarium和一些不孕菌丝。以稀释分离法得到的菌株数较多,叶片和茎秆上分离到的菌株数无多大差别。
其他文献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1952)病是全世界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埃及、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发病造成损失10-20﹪,严重时达30-50﹪,大豆孢囊线虫主要破坏大豆根系,影响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增加大豆根表的开放度,加重其它土传病害如镰刀根腐病和疫霉病等的
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blackscorchvirus,BBSV)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pUBF52为材料,利用体外转录物的核苷酸(nt)突变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等技术,对BBSV不同基因的功能和基因组表达策略开展了反向遗传学研究.通过对编码区核苷酸的替换、移码和缺失突变,证实了位于基因组5端的P22和P8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参与BBSV复制酶(RdRp)功能的必需组分.P22和P8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小麦梭条花叶病、小麦黄矮病、小麦"绿矮"病等,这次报道两种在江苏新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小麦条纹病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本文探讨江苏两种新小麦病毒病的初步鉴定。
水稻条纹病毒(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是两种重要的水稻病毒,均由灰飞虱进行持久性传播,近年来,这两种病毒先后在中国江苏的玉米和水稻上发生.1996-1999年,RBSDV在江苏盐城地区大流行,重病田发病率近100﹪,2004年RBSDV在江苏全省玉米上大发生;1999-2004年,RSV在江苏苏中和苏北地区大流行,重病田发病率在85﹪以上.RSV和RBSDV流行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其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病毒,危害水稻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该病毒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严重发生,且病害逐年加重,2000年江苏年发病面积超过1000万亩,2004年发病达2357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发病率在50﹪以上的重病田7.75万亩,有2万亩以上的水稻田因病情过于严重而改种,给农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虽
小麦叶枯病由Septoriatritici和Stagonospora(=Septoria)nodorum引起.在自然侵染条件下,两种病菌常常混合发生,故统称为壳针孢混合叶枯病(Septorialeafblotchcomplex,Septoria/Stagonosporaleafdiseasecomplex),是欧、美地区最重要的小麦叶部病害.由于其相似的叶部症状,在田间病害调查中,病斑叶面积通常是
有关三环唑与稻瘟病菌的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这些研究大多认为三环唑是通过抑制稻瘟病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使附着胞内不能积累产生渗透压力所须的渗透质甘油,从而阻止病菌对寄主角质层的直接侵入.本文研究了三环唑、病菌和寄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环唑除了抑制病原菌黑色素生物合成以外,还能够刺激稻瘟病菌-水稻互作过程中的O2-产生,但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互作过程中O2-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典型成员,该病毒可由介体灰飞虱经卵传播,该病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全国17个省市都有发生,近年来在江苏省暴发流行.危害面积超过2000万亩.灰飞虱得带毒率与病害流行息息相关.本文利用Dot-ELISA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发病田块、不同世代、不同龄次、不同家系灰飞虱的带毒(RSV)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灰飞虱带毒率差异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也是研究植物-病原互作的模式系统.对稻瘟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稻瘟菌的致病机理,进而为设计新型药物提供可用的靶标,亦可为其它真菌病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梨孢菌(Magnaporthegrisea)引起水稻稻瘟病,该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梨孢菌也是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模式系统之一,其致病性分子基础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梨孢菌和其它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的解明,而且还有助于稻瘟病和其它真菌病害的控制.本文讨论一个新的核蛋白基因控制梨孢菌的分生孢子形态与侵染结构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