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已经从以神经元为中心转移到微脉管系统。周细胞作为微循环血管壁细胞的成分之一,和星形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共同构成血脑屏障(BBB),对于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覆盖了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绝大部分的微血管,在促进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与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物理和功能特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BBB转运受体的异常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BSCB异常则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有密切联系。周细胞也是脑血管生成中是不可或缺的细胞之一,生理状态下,周细胞主要维持微血管稳态;发生病变时,在内皮细胞相关通路和信号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周细胞可转化为促血管生成细胞,对损伤部位的血管产生一定修复作用。除此之外,内皮细胞附近的周细胞,也可通过旁分泌VEGF,并与内皮细胞膜上的VEGFR受体结合,引导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定向迁移,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周细胞除了具有参与BBB和BSCB的生成以及促进血管新生的功能外,还具有调节血流灌流量、血管壁通透性、维持微血管紧张度、多元分化促进修复再生等作用,因此周细胞与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中医学认为脑血管病变主要在于血络受损,针刺治疗在干预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和优势。例如周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经某些通路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以促进血管生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PDGF-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Notch通路等,其中VEGF是其中最重要的介导因子之一,而针刺能明显上调VEGF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出芽和增殖及关键部位的血管生成,从而有利于损伤组织功能的修复。但是,针刺在脑血管病变研究中也存在着研究技术和方法不精确及机制阐述深度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搜索关于周细胞以及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将围绕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周细胞与脑血管病变及针刺治疗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为脑血管病变的周细胞研究及针刺治疗提供创新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