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纳曲酮治疗增生性瘢痕瘙痒的疗效观察

来源 :第九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瘙痒是增生性瘢痕患者中最常见和最令人痛苦的症状,对其的治疗成为难题,因为目前仍然没有治疗这种症状的特效方法。因此找到一种局部运用的药物来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瘙痒迫在眉睫。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旨在测定一种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曲酮对于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瘙痒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Masp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aspin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23例结肠腺癌和1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Objective: Fetal wound healing occurs rapidly and without scar formation early in gestation, bu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scarless healing are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henotypi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腐胺对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O2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腐胺,并设置10个浓度,分别为0.25、0.5、1、10、20、40、80、160、320、640μg/mL,对照组不添加腐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腐胺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 hsFB)迁移、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sFB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以腐胺浓度分别为0.5、1、5、10、50、100、500、1000 μg/mL培养细胞24小时,设为实验组;不加腐胺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治疗手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6例手多汗症患者(男9例,女17例),参照多汗症量表评估其出汗严重程度。在CT引导下行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出汗评分、起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胸交感神经阻术后,手出汗明显减少,效果持久,其并发症轻微且多为一过性。结论: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是治疗手多汗症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目的:利用反射式THz光谱技术,检测医用纱布中浸润液体的含量,从而寻找到一种无接触、无创的新技术,在不揭开覆盖在创面表面的纱布情况下,判断出创面渗出物在纱布中的渗出总量,为临床医生换药时机的选择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会议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结合亲水性银离抗菌敷料治疗深度压疮有效性.方法:选择外院带入深度压疮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清创治疗法和外科清创换药治疗,二周后比较治疗效果和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是(29.40±4.14)d,比对照组愈合时间(33.55±4.53)d明显缩短,(P<0.05
目的:观察蜂胶对皮肤创面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皮肤缺损模型,用蜂胶醇萃取液(A组)、磺胺嘧啶银乳膏(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C组)及不加药物(D组)处理,比较创面愈合率及修复质量;形态学变化及IL-8、 IL-18释放情况.结果:A、B、C、D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75±1.38)d,(16.13±1.27)d,(17.82±1.18)d,(18.05±1.5)d,A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
目的:通过测定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的物理性质来评估其保湿性,并进行大鼠的实验性研究,观察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纱布(A)、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无纺布(B)、改性壳聚糖海绵(C)、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D)四种敷料的吸水性、失水性、透气性,制成折线图,观察各组敷料的吸水、失水、透气速率,并计算吸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WVTR)。
目的:观察肤疾骨宁片2号及肤疾骨宁膏对慢性下肢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35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口服肤疾骨宁2号及外用肤疾骨宁膏换药.对照组15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换药,两组均1次/d,比较溃疡创面的平均愈合程度.结果:肤疾骨宁2号和肤疾骨宁膏可提高创面的愈合率(P<0.05).结论:表明此中西结合方法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更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