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状态相关性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微栓子监测

来源 :2016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首届北京国际神经变性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6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凝状态相关性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微栓子监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高凝状态相关性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头MRI、TCD微栓子监测,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 共收集22例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起病,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偏盲、皮质盲。高凝状态相关性基础疾病如下:肾病综合征2例,炎性肠病1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重度,HCY>50 u mol/L)5例,系统性恶性肿瘤10例。
其他文献
背景: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众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超过12000元/年,进展期患者则超过20000元/年,在城镇地区,抗帕金森药物人均费用达6000元/年或更高[1]。普拉克索(森福罗)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非麦角碱类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而同类药物罗匹尼罗缓释片(力备)2016年已在中国上市用于联合左旋多巴治疗进展期帕金森患者,二者的成本效果
会议
背景: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都是非麦角碱类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都可与左旋多巴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目前尚无临床试验对两者进行头对头的直接比较,但可通过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对普拉克索速释片/缓释片与罗匹尼罗缓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间接比较。目的:据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间接比较的方法综合评价左旋多巴联合罗匹尼罗或普拉克索治疗进展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会议
会议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主要认为是老化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表观遗传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环境因素研究中M PTP、重金属离子Mn被证实是PD发生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毒素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有显著改变,但是尚无环境毒素Mn的相关研究。
会议
目的:起面肌痉挛的原因主要有面神经根部REz受血管压迫和面神经炎后.一些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慢性期也会出现面肌痉挛现象,且单纯面肌痉挛患者长时间痉挛后会造成面纹不对称、眼睑大小不一致等易与面瘫后面肌痉挛相混淆的情况.造成临床鉴别困难.本文探讨经皮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病因中的鉴别意义.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航空总医院对21例原发面肌痉挛患者、25例面神经炎后面肌痉挛者进行经皮
会议
会议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渐进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的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认知损害、情感心理障碍、躯体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等.PD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老龄化、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者发现长期接触金属锰(Manganese,Mn)可引起类似于PD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592例帕金森病患者,完成人口学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同时对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等进行评价。
会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很可能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PRBD)的临床特征及潜发病机制.方法:(1)连续收集2010年4月-2015年7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225例PD患者和30例对照组;按照RBD筛查量表(RBDSQ)的评分将PD患者分为PRBD组(RBDSQ≥6分)和NPRBD组(RBDSQ<6分). (2)采用相关量表评价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3)在停用治疗PD药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