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源性残留有害物二氧化硫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中药化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中药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用酸蒸馏碘滴定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亚硫酸盐(以二氧化硫计)的残留量以及用酸碱滴定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并且阐述了去除中药中二氧化硫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旨在推动山麦冬属植物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该文系统的综述了该属植物的成分组成、药理及生物活性,并对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展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麦冬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降血糖、调节肠胃、增强免疫等功效,为山麦冬属植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近年来对丹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围绕在丹参素、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C等6个化学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本文对丹参体内成分分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丹参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研究和应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其主要的药效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生化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领域,因此要不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进而对其体内成
中药化学成分组成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基础,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是检测药材是否能够发挥药效的标准,中药制剂制法是中药药效成分富集纯化的手段,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实现三者的有效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还是制剂制法,都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指标成分必然是能反映药效的有效成分或者是药材的特征性成分。若脱离了药材本身的有效物质基础,任何测定都是盲
矿物药是中国传统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存在着来源不清、质量不一、真伪混杂、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本文针对矿物药的现状,对在矿物药研究中的各种鉴别技术进行综述,基源鉴定是确定矿物药的来源,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真实性,这是进行矿物药鉴定的根本。作为矿物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矿物药的性状鉴别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世代传承下来的最常用的鉴定矿物药的方法。矿物类中药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模式包括定性鉴别和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中药显微鉴定法多用于定性鉴别,对中药制剂的真伪性进行鉴定.显微鉴定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可以用于原料药、制剂中间品及制剂成品的质量控制.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剂中间品、制剂成品的质量控制,显微鉴定法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数码相机、扫描电镜、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与传统中药显微鉴定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
药用植物是中药材的来源,药用植物品质的好坏、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是评鉴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生态因子通过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影响着药材质量;除此之外,目前全国各地很多药材的种植都处在不同种或遗传性差异较大居群的混合栽培水平上,使品质良莠不齐,所以,药用植物资源的分类及鉴定研究关系到资源的种质质量从而影响药用植物资源质量.
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重要基础.本文讨论了当前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认为只有通过加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以及指标控制,逐步完善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保证中药质量的均一稳定和可控.
目的:建立漏芦花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9个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芹菜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芹菜素对照品浓度在3.39~11.87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5%, RSD为2.24%.结论:该方法灵敏高,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作漏芦花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夏枯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5HC-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采用聚类分析(HCA)、相似度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野生夏枯草中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的含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开放,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饮片的质量是中医治疗的物质基础,劣质的中药饮片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人的健康也会形成一定的威胁.中药炮制技术是对中药材使用前进行加工处理,以使中药能更好的发挥功效的技术,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各有关部门领导应重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制度,为保证药品质量提供条件。应加强原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