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农耕文明的见证,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齐长城脚下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以大寨村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阐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以期为大寨村以及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机 构】
: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出 处】
:
2017山东社科论坛暨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农耕文明的见证,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齐长城脚下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以大寨村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阐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以期为大寨村以及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具有相同的特征,部分具有生产经营性的文化遗产可以采用地理标志保护的方式.以地理标志的方式保护文化遗产在世界上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从而增强了文化遗产的吸引力,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力.
孔庙建筑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之一,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纪念祭拜、精神寄托、文化根基等多重功能,孔庙也在历朝历代的修缮、扩建、完善之中形成自有体系,其形制严格、中正规范、主次分明、环境空间复合多样,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制、伦理秩序、中庸等思想核心.但孔庙作为代表性传统建筑群体,已经超越了物质材料的限制,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主要表现有以“仁”为核心,万物一体的有机联
民间美术是山东民间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间乡土味道,带着朴实、真挚、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直接反映出山东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最真实、最质朴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当今,民间美术所依托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逐渐消退,创作主体和受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父子相传”或“师徒相传”传承的主要方式已经严重滞后,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民间美术急需抢救.学校是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主体,具有继
漆艺作为有着七千多年历史的艺术门类,总是与传统、古董、收藏等字眼相联系,其艺术魅力与认可度由此可窥见一斑.这种源自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从皇族贵胄府流入寻常百姓家,逾千年寒暑而不失其光彩,其独特的装饰语言和艺术效果值得现代人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和发展创新.本文围绕漆艺发展历程中主要装饰工艺的艺术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日后漆艺装饰技法及效果创新做好理论积淀.
旅游文化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决定着旅游景区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长足发展.具有开拓精神的南山集团,瞄准了旅游业发展的这一趋势,自2000年以来,先后将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历史文化、福寿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纳入到南山景区的旅游文化建设当中,将作为文化载体的佛教建筑、各朝宫殿、四合院、海洋娱乐设施等修建于南山景区之中,并通过举办春季庙会、长寿节
本文着重以文化生态的角度探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是地域文化的表现,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本色.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文化生态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体系和保护内容,从根本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和独特竞争力.
清代是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内檐陈设作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造诣及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极致.本文以清代传统建筑内檐陈设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清代王府内檐陈设入手,分析内檐陈设在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复原内檐陈设的完整性、时代性原则,以陈设品之间的功能性、关联性作为陈设布局方法,将这些原则体系运用到延续清代王府内檐陈设的建筑空间中,以期形成清代建筑文化艺术设计
本文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在浙江浦江地区田野考察国家级非遗麦秆剪贴、麦秆团扇等麦秆工艺.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和口述记录,调查麦秆工艺的市场化情况,思考传统手工艺的深刻变迁,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的特征.
分析闽南红砖厝地域材料的建造与装饰手法,对其地域材料“建构性”的艺术表现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呼吁建筑师应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更应积极推动地域材料艺术表现力研究并挖掘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该论文通过对淄博李家疃村村落建筑装饰艺术综合归纳分析,研究角度提高到深层的鲁中地区民俗哲学思想和文化渊源层面,最后总结出该村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重点以及其研究价值,并提出进行保护和传承提出合理方案.鲁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已经成为齐鲁大地文化历史的印记,其中包涵了丰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人文的信息.这也是是研究该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方面.随着这些地区的建筑文化保护利用,更有利于队齐鲁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