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

来源 :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TP)的47KDa、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以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方法:用巢式PCR和常规PCR扩增90例疑似梅毒患者全血中的TpN15、TpN47,并与血清学方法比较。结果: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96.7%,两者符合率为96.7%;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巢式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通过检测47KDa、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有助于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指盆底支持结构因损伤或退化等原因所致薄弱进而导致的盆腔器官疝出,常伴随盆腔坠胀、尿失禁、膀胱排空障碍,排便障碍等症状。本文首先对女性盆底的的结构进行了剖析,介绍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动态HIR检查方法,为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目的:“三阴”乳腺癌(TNBc)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特征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不表达,Her-2基因无扩增,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多见脑转移及内脏转移,临床预后差,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治疗靶点,化疗为最主要的内科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但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标准或优选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蒽环+紫杉类是现今治疗乳腺癌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本研究主要探讨表阿霉
随着白血病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毒副反应相关。如何寻找有效预测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
目的:研究MTHFR(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的C677T和A1298C两个SNPs的分布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片段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MTHFR基因型;观察HD—MTX对患儿产生的毒副反应并评级,毒性反应分度
PURPOS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actor VII (fVII)-verteporfin fo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TPT) compared with non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n a rat model of choroidal neov
会议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Bcl-2蛋白表达以及Hans、Chan及Muris分类模型对DLBCL预后的提示意义,寻找能够提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最适合国人DLBCL的分类模型.材料和方法:本课题选用237例中国内地DLBCL病例,使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典型的模式识别受体(PRR),不仅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视为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连接点,并影响获得性免疫。对TLRs家族的研究,探讨Toll样受体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可以为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新途径以及靶点提供思路。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FABP4在ERS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DN和10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GN)肾活检组织中FABP4、GRP78、Caspase-12和Bcl-2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5.0软件进行肾小球上述指标
目的:描述北京在校大学生敏感皮肤状态的分布,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在校大学生抽样进行敏感皮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敏感皮肤发生率为39.46%.男性敏感皮肤发生率为30.04%,女性为48.03%,女性高于男性(P<0.01)。2.影响敏感皮肤发生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性别、解剖部位、个人及家族敏感性疾病病史、内分泌、精神紧张、目光敏感、混合性皮肤、面部皮肤薄和面部毛细血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吞噬、杀伤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rasahii,T.asahii)的作用,探讨IFN-γ临床治疗T.asahii感染的可能性。方法:不同浓度(10、100、1000U/ml)的γ-干扰素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18h后,分别与T.asahii临床株共培养45min、4h(不加γ-干扰素组为对照组)。45min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