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热解所产生的含炭物质.依据材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炭源和植物炭源.动物源炭通常碳含量较低,无机矿物含量大,孔径大而比表面积小;植物源生物炭则与之相反;所以不同类型的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机理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机 构】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热解所产生的含炭物质.依据材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炭源和植物炭源.动物源炭通常碳含量较低,无机矿物含量大,孔径大而比表面积小;植物源生物炭则与之相反;所以不同类型的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机理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其他文献
天然和工程含铁纳米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行为是理解胶体调控污染物或营养物质命运和归宿的基础.含水层物理、化学条件的扰动被认为是引起胶体形成、团聚、运移的原因.先前研究主要考虑的扰动因素有流速、离子强度和组份、pH、配体等.
制药行业是污泥产生的一大源头,且相对于其他种类污泥,制药厂污泥较难处理.制药工艺污泥以及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特种污泥中的有害成分复杂多样,并含有病原体,具有恶臭及腐蚀性,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性大,因此,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HW02 医疗废物类别.[1]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应用,纳米材料大量进入环境,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在土中的浓度要高于水体中或空气中[1],人们对纳米材料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越来越关注.纳米TiO2 是使用最广的纳米材料之一,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作用及对微生物的作用均有大量研究,然而,综合考虑纳米TiO2 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转化的影响则少有报道.
稻田体系中微生物活动是温室气体甲烷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厌氧体系中,甲烷的产生涉及到多种功能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丘陵地区的稻田多以梯田形式存在,这提供了一个拟独立的土地系统,是一个极好的研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影响,以及微生物种群之间交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见图1).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甲烷的形成,并更好地提出减少甲烷产生的管理策略.
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其中可能含有众多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破坏,并危害人体健康[1].砷(As)、镉(Cd)、汞(Hg)、铅(Pb)等重金属作为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三废"中常见的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进入到环境中,通过环境介质的富集和食物链生物放大,最终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随着饲料工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同时存在并累积,对环境造成持久性污染[1,2,3].为了分析抗生素和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以土霉素(OXT)和铜(Cu)为污染物,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开展了OXT(0、0.05、0.20、0.80 mmol/kg)和Cu(0、1.60 mmol/k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中微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
土壤的砷污染及其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环境问题.环境中的微生物在缺氧环境下可以通过其胞外呼吸过程在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并释放出电子,将产生的电子经胞内呼吸链传递给胞外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传递链,供给各项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1].由于厌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可能会影响到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转化及归趋,因此,要有效控制和修复土壤的砷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土壤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重金属通过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大气干湿沉降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引起大气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地下水迁移进入植物或人体,土壤表层的某些重金属(如Pb、Cd)还会通过扬尘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中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矿物的溶解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生物炭、活性炭等炭材料作为重要的吸附剂逐步被应用于农业和环境等领域,近期研究发现生物炭等炭材料具有氧化还原性质,且能够介导氧化还原过程.因此本研究选取活性炭这一炭材料,通过硝酸处理调控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探讨炭材料对微生物还原水铁矿的介导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活性炭的加入能够促进微生物还原水铁矿,并且经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能够进一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是相对于传统的短寿命自由基而提出的.它是一种寿命较长、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自由基,是一种新型的环境风险物质,并具有顺磁稳定性和毒性[1].在有机物燃烧后期和燃烧中的低温区以及其他的一些热处理过程中会形成EPF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