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纳米SiC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薄膜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衬底温度为700℃时制备的薄膜是由平均直径为70nm结晶状态良好的4H-SiC纳米颗粒组成.实验测量了样品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导激活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衬底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薄膜的光
【机 构】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730000;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技学院,湛江,524048 兰州
【出 处】
:
2006北京国际材料周暨中国材料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纳米SiC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薄膜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衬底温度为700℃时制备的薄膜是由平均直径为70nm结晶状态良好的4H-SiC纳米颗粒组成.实验测量了样品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导激活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衬底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薄膜的光学带隙可以通过改变衬底温度来调节.这种带隙可调的纳米SiC薄膜在未来的光电器件应用领域将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30kW级DC Arc Plasma Jet CVD装置下,采用Ar-H2-CH4混合气体,在钼衬底上制备出了复合金刚石自支撑膜,并对其表面和侧面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表征.结果显示,复合结构由普通的多晶微米级金刚石薄膜和纳米金刚石薄膜组成,薄膜的表层结构体现了纳米金刚石的特征.复合金刚石自支撑膜不仅具有光滑的表面,并且微米层与纳米层间具有
在30kW级DC Arc Plasma Jet CVD(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上,采用Ar-H2-CH4混合气体,在Mo的衬底上沉积出纳米金刚石自支撑膜.实验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金刚石膜表面的晶粒大小是逐渐减小的,当甲烷浓度达到12%时,已经有明显的二次形核;当甲烷浓度达到13%时,形核面积进一步增大;当甲烷浓度达到15%以上时,金刚石膜生长面晶粒全部变为纳米级尺寸.通过SE
采用外加电磁线圈直流磁控溅射法低温制备了ZnO:Al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不同沉积参数对AZO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外加同轴线圈磁场来改变基片处等离子体密度,并用Langmuir探针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沉积(<100℃)时,增加基片区域等离子体密度可以显著改善AZO薄膜的电阻率及其空间均匀性,同时也改善了表面形貌,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HWP-CVD)以SiH4、CH4和H2为反应气体在Si(100)和康宁玻璃衬底进行了纳米SiC薄膜沉积.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吸收谱中800cm-1附近Si-C吸收峰谱线线型中洛伦兹成分随偏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100cm-1和2900cm-1处对应的Si-H、C-H吸收的谱线吸收强度随偏压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其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晶态薄膜的X射线分
测量材料表面氧化膜厚度的方法包括间接法(热重法,通过计算转换为氧化层厚度)和直接法(椭圆偏振光谱法),其中椭圆偏振光谱法国内用的相对较少.本文对椭圆偏振光谱测量技术圆偏振光谱建立模型,并采用这种方法对铀进行研究,测量了其在室温环境,相对湿度为50%~70%条件下的氧化膜厚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椭圆偏振技术对铀的测试结果得到的厚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国内外报道的文献相似,呈抛物线型。
本文对采用真空电弧沉积法所制备的TiO2-xNx光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进行了热处理,以XRD分析TiO2-xNx薄膜的晶相结构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用UV-vis分光光度计分析TiO2-xNx薄膜的UV-vis光谱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以酸性品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评价TiO2-xNx薄膜可见光催化剂活性,分析了热处理作用条件下,TiO2-xNx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SiO2衬底上制备Sm36Fe64负磁致伸缩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交流梯度样品磁强计等方法研究了在富稀土情况下,磁场热处理对薄膜结构特性,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发现室温下制备的Sm36Fe64薄膜为非晶态,颗粒不均匀,矫顽力较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由于颗粒均匀化以及膜内应力减小,矫顽力迅速减小.在温度高于325℃后,由于薄膜中氧化物的形成及颗粒的长大,矫顽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ZnO:Al薄膜,薄膜表面具有交叉链状形貌.随着掺铝浓度的提高,链条有明显变细的趋势.X射线衍射证实,提高掺铝浓度有利于促进薄膜沿(002)方向生长,并且光学带隙随掺杂浓度的提高从3.21eV增大到3.25eV.光致发光光谱显示,薄膜除了在390nm处有较强的紫外发射外,还在500nm处出现了与本征缺陷有关的绿光发射带.随着掺杂浓度提高,紫外峰强度增大
金属粒子镶嵌陶瓷介质复合薄膜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以及太阳能采集与转换等功能特性.本文选用高纯金属Nb靶,以Ar为溅射气体,N2为反应气体,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流量,同时实现金属和陶瓷成分的共沉积,制备了不同金属填充因子的Nb-NbN金属陶瓷复合膜.利用XRD和EDX对不同N2分压下薄膜的成分与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随着N2分压提高,N:Nb原子比增大,当Ar与N2流量比在150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溅射掺铌Nb的ITO靶来制备掺铌ITO膜.研究分析了基片温度、氧氩比O2:Ar、工作气压、溅射功率等工艺参数对样品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四探针测试仪、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XRD)及靶的电子能谱仪(EDX)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掺铌ITO膜电阻率最小可达到2.583×10-4Ω·cm,平均透光率可达75%以上.ITO膜沿(400)晶面择优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