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洋蛇灯"极具表演性与观赏性,尤其是蛇灯的长度与表演的规模都是难以比拟的,但除了这些以外,不容忽视的是当地人与生俱来对"洋蛇"的信仰与崇拜,由信仰也延伸出了许多的相关礼仪与禁忌,代代传承也不断变迁。
【出 处】
:
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南民族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洋蛇灯"极具表演性与观赏性,尤其是蛇灯的长度与表演的规模都是难以比拟的,但除了这些以外,不容忽视的是当地人与生俱来对"洋蛇"的信仰与崇拜,由信仰也延伸出了许多的相关礼仪与禁忌,代代传承也不断变迁。
其他文献
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和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建国前概述了云南红河县侨乡迤萨镇禁忌习俗的内容,分析了侨乡迤萨镇的商贸、生活、生产、礼貌礼仪、婚姻、生育、丧葬、节日等类别的禁忌习俗的特点,探讨了其禁忌习俗的功能。
很长时间内,把孔子思想当成一种现成的真理来经常搬用;可是到了近代五四运动之后,做人行动真谛当成一种个人探险或经历之后获得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费孝通提出应该出现"几个懂得当孔子的人"的新孔子思想。本文从做人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西方社会学并重新点评孔子《论语》中讲的做人行动。费孝通讲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评论就涉及活着的此人去做人行动的究竟意义。这构成了此人行动者之社会行动的意义结构:在家尽孝做
英国也是欧洲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华人又是英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少数民族。从19世纪第一批华人移居到英国至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移民政策作为国家控制移民入境的手段对华人移民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以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为主线,分析从19世纪至今的华人移民族群。 提出“移民之于英国,价值胜过北海石油”这句虽然很难加以证实的话却常常被人提起。英国虽然并非一个主要由移民构成的国家,但是如今也聚集起
目前,在加拿大大华人移民已超过120万,而且,每年还以数万人的速度增长,对加拿大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及多元文化视角,探讨华人移民加拿大的曲折历程,以及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下,宗教信仰的变迁等问题。
华人自10世纪就已经开始陆续移民到三宝垄,而大量华人移民当地的时间应该始于15世纪。移居到三宝垄的早期华人移民,在与当地人一起建设三宝垄的同时,也将建筑文化、宗教信仰等文化传播到当地。而随着华人与当地民族的通婚,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认同的转换,以及居住国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汉文化在三宝垄也渐渐地发生了变迁。
本文以福建省云霄县列屿镇城内村为中心展开的田野调查,通过追溯当地牡蛎产业的发展历程,探讨牡蛎加工业对如今村人生活的影响,而牡蛎贸易又是如何将城内村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的。牡蛎加工业对于村人生活,更多的体现为经济方面的功能,而牡蛎贸易是为满足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城内村在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下,导致村人更加依赖于市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乡民的生活也逐渐发生着转变。
清同治以前,陕西回族与汉族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有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地主、工商业者以及高利贷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地主、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与回族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三个方面。其中,回、汉劳动者之间常有经济纠纷,但无大矛盾,并且都身受地主、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的多重剥削;"地畔相争"为回、汉地主间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地主兼工商业者之间经济冲突的表征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明代汉族移民大规模进入云南导致了云南社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变迁的结果是一体多元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统一整体性更加巩固。而大量的汉族移民在定居屯田、戍边卫国、传播儒学、发展经济的活动中,与当地各民族同耕共处,渐渐地成为当地土著,融入云南社会。汉夷杂居、民族融合使各民族人民日益接近,密切了政治经济上的联系与文化交流,互为对方注入了新鲜血液,加深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交融,推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开
南宁平话师公戏《大酬雷》以原始古朴的舞蹈语言来展现求雨仪式和稻作耕耘的全过程,全剧通过祭祀雷神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目的,反映了古时平话人对雷神的敬仰与崇拜。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使《大酬雷》原有的性质与功能发生了变异,逐渐实现由酬神、娱神到娱人的华丽转身。
肥东洋蛇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历史意义、文化意涵的民俗活动,蕴含了大量当地人的生活信息,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他们独特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从洋蛇灯传说,洋蛇灯仪式场景中性别角色及洋蛇灯中的性别禁忌等几方面,试对肥东洋蛇灯传承与保护的性别角色进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