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19~20日,阳泉市出现了近50年的最强降雨,全市54个自动站过程累积降水量≥400mm的有1站、≥300mm的有5站、≥250mm的有17站、≥200mm的有38站。全市过程平均降雨量234.5毫米,最大降雨量为娘子关河滩村435.9mm,小时最大雨强达到57.1mm/h。强降水主要集中在19日08时到20日08时,三个国家站24小时降水量分别为:阳泉站223.3mm、平定站192.0mm、盂县站148.6mm,其中,平定站创建站以来新高,阳泉站、盂县站位列建站以来第二多。并且,阳泉是山西省7.19区域性暴雨的最强中心,阳泉站、平定站、盂县站累计降雨量分列全省第1,第2、第5位。全市降水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都是历史罕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等,通过对高空环流、地面形势场、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动力特征及垂直结构、地形影响、气旋移动路径及暴雨落区等方面,对阳泉7·19黄淮气旋暴雨天气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16年7月19-20日阳泉地区的大暴雨天气是由黄淮气旋所致,黄淮气旋是在有利的环境背景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加强发展,诱生的一个较为深厚的天气尺度暴雨系统。2.暴雨区集中出现在黄淮气旋中心上方或左上方,且主要位于东北气流中,主要原因在于气旋中心北侧存在随高度向北倾斜的冷锋锋区。3.黄淮气旋是北方强降雨的"指向标",黄淮气旋的移动路径和500 h Pa最大风速轴及700 h Pa低涡中心的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从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来看,黄淮气旋带来的降雨区上空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存在,气旋前后明显的垂直环流不对称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加剧了大暴雨天气的发生。5.地形的影响不容忽视。阳泉中南部正好处于太行山东麓,全市地形基本是西北高,东南地的地貌特征。一方面黄淮气旋加强之后沿山间路直行,另一方面东南偏东急流长时间与地形正交,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形成切断低涡,配合东侧副热带高压的阻挡,气旋移速减慢,甚至原地打转,加剧了大暴雨天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