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戒毒康复人员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及回归社会的途径和思考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分析戒毒康复人员在戒毒康复期的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继而思考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心理支持、工作就业相关性,为改进出所教育和戒毒策略提供重要的切入依据,切实提高戒毒工作效果,促进戒毒教育工作发展。方法:本次调查以面对面测试为主,辅以心理访谈,通过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即将回归社会前开展系统测验。测试结果:(1)在问卷调查前与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访谈摸底到的信息与SCL-90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测试结果反映的信息一致。(2) SCL-90因子分析中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分高的戒毒康复人员对回归社会的信心、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从各项高于常模的因子分析着手,对戒毒人员如何更好地回归社会进行预测。应对措施: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促使戒毒康复人员戒断毒瘾、保持操守率,并建议通过有效动作着手,切实为戒毒康复人员在所提高戒治教育效果以及较好地回归社会提供有效帮助[1]。
其他文献
任何一种戒毒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强制隔离戒毒强制性、封闭性的根本属性亦给这种戒毒模式带来了缺陷,加强戒毒场所社会化建设,有助弥补这一缺陷,促使戒毒工作质量提升.本文提出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社会化的具体概念,从社会化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路径探索等方面作阐述,希望对加强戒毒场所社会化建设有所益处.
回归社会是戒毒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四种途径即社区管理、就业市场、志愿者组织和家庭进行归纳,分析这些途径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因素.本文认为,上述四种途径应与政府组织的行动结合起来,形成戒毒的集体行动,协商解决好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就业、低保、困难补助等疑难问题,使他们更有效地融入社会.
白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自2013年9月23日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来,切实转变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职能,立足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还是特殊病人的三重属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矫治功能,内强素质,强化心理矫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工作水平.
针对推进戒毒工作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社会组织配合乏力、家庭接纳认可不高、强戒回归人员信心不足等问题,近年来,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自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三个维度,立足戒毒工作向前、向外和向后延伸,创新工作方式,聚焦难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积极拓展戒毒工作社会化新路径,有效互动了所内外戒毒资源.两年多来,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工作体系、举措不断完善深化,戒毒工作社会化成效不断显现.
从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戒毒工作发展趋势、戒毒场所职能定位、戒毒人员身心特点等角度来讲,首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训练对政府、社会、戒毒者及其家属都有利.积极探索首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训练的训练对象、对接渠道、评估体系、帮教机制等,从管理、文化、心理、训练等方面来开展系统训练,对于完善现行戒毒模式、促进戒毒措施对接、提升戒毒效果,促进社会和谐都有重要作用.
为切实做好戒毒人员各时期的教育矫治工作,确保场所的安全稳定,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复吸率,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学习打造了"彩虹文化"教育矫治新模式,凭借"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调动戒毒人员接受教育矫治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此,洗礼戒毒人员的心灵,推进所内的教育矫治,教育效果取得显著提升.
目的:了解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戒毒所内戒毒人员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对30名戒毒人员采用王登峰的《自我和谐》问卷进行自我和谐水平的前后测量对比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后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干预前自我和谐的总分(p =0.014 <0.05),显示干预前后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从总体来看,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辅导、网络视频咨询等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对30名戒毒人员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的膳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戒毒人员430名,通过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戒毒人员具有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对于科学的膳食营养有正确的态度,愿意参加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论:戒毒人员还需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加强戒毒人员膳食营养教育,开展戒毒人员膳食营养配餐。
目的:了解吸毒人并发各类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吸毒人群预防各类疾病和医护人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05名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伴发常见疾病进行调查,采取统一诊断标准整理统计.结果:本次调查统计到14种常见疾病,患者共72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59.75%;其中患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共172例,占患病人数的23.88%;排在前3位的疾病为肺结核(201例,占27.92%)、高血压(129例,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在入组后3个月及入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组后3个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入组后6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