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的随机对照方法,探讨消痞通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表明,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琳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机 构】
: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100050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科 100102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的随机对照方法,探讨消痞通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表明,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琳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珍宝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A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珍宝丸对AS家兔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分析显示,珍宝丸能提高肝脏LDLR基因表达.结论:珍宝丸抗AS可能与提高肝脏LDLR基因表达有关.
A novel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metabolism of γ-tocopherol in the liver post-mitochondrial supernatant (S9) of male Sprague-dawley rat (Rattus norvegiens, SD-rat).An optimal reactive system
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A4,采用针刺幼茎法和外植体共培养法侵染乌拉尔甘草活体幼苗、下胚轴和子叶,成功获得了乌拉尔甘草毛状根,建立了乌拉尔甘草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最适宜甘草毛状根的诱导,株龄14d的乌拉尔甘草幼苗为最适外植体,工程菌液OD600为0.5~0.6时,添加乙酰丁香酮100mg/L时毛状根诱导率为未添加乙酰丁香酮2.43倍;针刺幼茎法毛状根诱导率达7
根据作者与国内外专家研究资料,对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进行了评述.总结出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上的四次飞跃:杜仲调节血压功能的发现;杜仲叶药用功效的发现,杜仲叶载(人)《中国药典》(2005年版);杜仲功效成分与保健作用的发现;杜仲新有效部位与相互组合增效作用的发现.
目的:对植物药-茯苓菌共发酵体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菌株筛选、碳源初筛、氮源初筛等确定茯苓菌发酵培养基,并将12种常见植物药粉末添加到茯苓菌发酵体系观察期其对茯苓胞外多糖合成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茯苓菌ZK表现出较强的胞外多糖合成能力和细胞生长能力,2%葡萄糖+1%玉米粉为最佳碳源,0.5%酵母膏为最佳氮源;黄芪、茶叶、麦芽、三七、葛根、穿心莲表现出极强的胞外多糖合成促进能力,黄芪、茶叶、
目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途径主要是以单味药及其化学成分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最大突出的问题是缺少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思路,以中医药的整体观念来研究中药复方生物转化产品而不是首先追求单味中药化学成份的变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思路:1、以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应用为基础确定研究品种;2、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处理;3、基因高通量筛选、药理模型筛选、急毒长毒等动物实验;4、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的随机对照分析,对虎藻脂肝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安全性评价,探讨了虎藻脂肝消胶囊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虎藻脂肝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内阻型)效果明显,虎藻脂肝消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TG,TC等生化指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属痰湿内阻证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本研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UC病人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损伤特征,有助于指导从肺论治UC的临床实践。
本研究应用中华健康状况量表(health status scale of Chinese medicine,TCM-HSS)进行不同病种中的临床调查,并以国际普适性量表SF-36及疾病特异性量表为校标量表,藉此考核量表的反应度,并运用项目反应理论对量表条目属性进行评估考核,证明量表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建立完整合理的量表格式。研究表明,中华健康状况量表具有具有中高度反应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疾病患者
本文采用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病例的随机对照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了观察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组能更好的改善功能性消化患者的中医症状,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西医通过抑酸,促动力能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而中医方剂能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加之针灸的穴位刺激,达到整体调节,改善症状,并能巩固远期疗效的目的。鉴于中西结合治疗FD的疗效,临床值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