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寻找新的抗肿瘤氟喹诺酮先导化合物,用噻唑并[3,2-b][1,2,4]三唑酮稠杂环作为诺氟沙星 C-3 羧基的等排体,进一步与芳香醛发生 Claisen 缩合构建成 C-3 稠杂环 α,β-不饱和酮类目标化合物 1~12,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 H-NMR、MS 确证。
【机 构】
:
河南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河南 开封,475004
【出 处】
:
2015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寻找新的抗肿瘤氟喹诺酮先导化合物,用噻唑并[3,2-b][1,2,4]三唑酮稠杂环作为诺氟沙星 C-3 羧基的等排体,进一步与芳香醛发生 Claisen 缩合构建成 C-3 稠杂环 α,β-不饱和酮类目标化合物 1~12,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 H-NMR、MS 确证。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 1 例PICC 突发体内断管紧急处理及护理启示,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做到持续改进,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断管的紧急处理,启动应急预案,经多学科讨论,由介入室经皮股静脉穿刺心内取异物术,从右下肢股静脉穿刺入血管后置入鞘,然后放入大头导管,导管头端放入圈套器,当导管沿着血管入下腔静脉一至到达右心室后,打开圈套器,在心室内将PICC 导管捕获后,迅速拉出PICC 导管,术后加压包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需要快速,准确及时静脉用药,快速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经引导针,将标有刻度、能放射性显影、由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插入并使用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
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2015年 2月1日~4月1日287例静脉输液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观察,了解为确保用药安全,患者评估及静脉选择,及如何加强输液安全措施,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士巡视中应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疾病因素,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效果的担忧,耐心说明化疗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帮助
目的:探讨传统转颈法与指压法在防治PICC 一位颈静脉的效果。方法:将596例拟行留置PICC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组296 例,以指压法让助手站在操作者对侧,助手左手食指和拇指以人字法打开,放在患者颈部双侧锁骨上,当导管进入到25-30cm 时,左手食指和拇指以人字法打开,在穿刺静脉同侧锁骨上窝内1/2 至同侧胸锁关节上方,将食指按锁骨走行放置,用力按至最底部,阻断颈部静脉;对照组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长期静脉输注手段,是以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简单方便,安全、高效,对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肿瘤化疗、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尤其是需长期输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等[1-3]。
为发现新型抗肿瘤α,β-不饱和酮类衍生物[1],以依诺沙星骨架作为载体,设计合成了依诺沙星α,β-不饱和酮类目标化合物[2-3]1~10(Fig.1),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MS 确证.采用 MTT 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 Hep-3B 细胞、人 Panc-1胰腺癌细胞及人 HL60 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
The estrogen related receptor α(ERRα)as a subtype of estrogen related receptors was the first found nuclear receptors[1].It participates in the metabolism of the body and adjusts some diseases such as
In silico prediction of drug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nd toxicity(ADMET)attracts great attentions in early drug discovery and design[1].Our admetSAR webserver[2] has become a usef
In last decade,the “one drug,one gene,one disease” paradigm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thus growing pharmacogenomic researches were reported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genomic mechanism of me
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特征,是一种优良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作为碱性多糖,其表面带正电荷,可与组织和细胞因电荷作用而粘附,具有较好的生物粘附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