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1884年至今登陆我国的台风资料,得出2008年4月18日登陆海南的台风"浣熊"创下我国初台日的百年最早记录。进一步分析表明,近百年我国初台日序列存在显著的3-6年周期,表现出与ENSO事件的内在联系。热带洋面的El Ni(n)o状态多对应偏晚的初台日,La Nina状态多对应偏早的初台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初台日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06和2008年的偏早初台日可能标志着我国进
【出 处】
:
2008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884年至今登陆我国的台风资料,得出2008年4月18日登陆海南的台风"浣熊"创下我国初台日的百年最早记录。进一步分析表明,近百年我国初台日序列存在显著的3-6年周期,表现出与ENSO事件的内在联系。热带洋面的El Ni(n)o状态多对应偏晚的初台日,La Nina状态多对应偏早的初台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初台日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06和2008年的偏早初台日可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又一个初台日偏早期。在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初台日并未表现出提前或推迟的长期趋势。2008年异常偏早的初台日应与目前尚未结束的La Nina事件以及年代际变化的负位相有关,同期副高脊线位置的异常偏北则是台风"浣熊"在如此早的时间登陆我国的直接原因。
其他文献
台湾地处全球季风最显着的地区之一,地形特殊,天气多变。东部山高平原少,尤以花莲地区为最。花莲西倚中央山脉,与台中、南投、高雄三县为界,交界处与县境内,高山耸立,三千公尺以上之山峰约四十座;如毕禄山(3370公尺)、屏风山(3248公尺)、奇莱北锋(3607公尺)、立雾主山(3069公尺)、太鲁阁大山(3282公尺)等,南有高千余公尺海岸山脉,北接宜兰,南衔台东,东临太平洋,离岸约200公里至300
台风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也是台湾最重要的灾害天气,但其所带来的雨量亦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在1995年,许多台风过门而不入,并未带来足够的降水,使得全省水库贮水量持续下降,因此造成缺水及限水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农耕及经济民生。另一方面,1995年的赖恩台风于9月22日掠过恒春半岛外海,因为路径预报的轻微误差以及暴风半径的减小,使台湾大部分地区民众度过一个少风、少雨的台风假日
观测显示,台湾东至东南方近海,常有窄而长之线状对流出现.此类对流窄带较常见于初夏与冬季,多于夜间形成发展,其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距岸约15-50 km,宽度则约仅5-10 km。其形成之环境条件并非伴随锋面,而是当环境盛行东北至偏南之向岸风,而台湾东南沿岸出现西北至西南之离岸风时。因此,夜间之局部环流,例如陆风或山风所产生之离岸流,在低层与向岸盛行气流间所产生的辐合,极可能为近海线状对流形成的原
台湾位于西太平洋台风的主要侵袭路径上,平均每年约3-4个台风影响到台湾区域。台风伴随的强风不只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伴随的豪雨常造成更重大的淹水或坡地灾害。根据统计,每年因台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新台币200亿元。于5、6月间常受梅雨锋面滞留影响,不同尺度对流系统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降雨,造成民众伤亡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以2005年0612豪雨为例,几天内部份地区降雨已达到1000 mm以上,也造成台湾
台湾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台风生成后主要的移行路径上,每年平均有3-5个台风侵袭并造成灾害。7-9月为台湾的台风季,在这三个月中平均每个月有将近一个台风侵袭台湾地区。过去十多年来,每年台风为台湾带来全年总降量50%以上的贡献,却也带来平均一年一百亿以上的损失。因此气象局将每年的台风预报视为重点的工作之一。不论是过去几年建立全岛更密集的自动气象站及雨量站观测网,还是近十多年来所建构的环岛气象雷达观测网,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 1°×1°逐6小时分析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连续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的暴雨事件可以分为2次过程:第1次过程(22-24日)主要是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边缘的热力对流降水,大气不稳定能量很强,中层的弱冷空气侵入导致短时强降雨;而第2次过程(25-26日)为副热带高压东退复又西进过程中的锋面稳定
近年来由于新一代都卜勒雷达(NEXRAD)具备了长距离观测之特性,可对接近陆地的台风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数据。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其所收集的数据,也成为学术单位研究登陆台风风雨分布特征的主要数据来源。台湾自1987年开始架设第一部C波段都卜勒雷达开始,至今已包括S波段和C波段高分辨率长距离之都卜勒雷达共有七座作业用和一座大学研究用都卜勒雷达,这些都卜勒雷达构成一个密集观测雷达网,其观测距离最远
依据四川区域的泥石流灾害个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地质灾害危险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构造出泥石流灾害危险系数;分析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关系表明,临近时期两天的综合降水量与泥石流的发生关系密切,而雨强是泥石流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综合雨量和泥石流灾害危险系数构造统计量,进而判定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判别统计量,对2004、2005年已发生泥石流个例进行试验表明,临界判别统计量对泥石流发生与否
为充分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联网观测优势,依托已有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软件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系统框架、主要功能模块、数据处理流程和相关算法,分析了系统性能,组网结果的实用性、可靠性,讨论了实际应用中影响组网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业务运行测试及实例分析表明:(1)该系统运行稳定。(2)在微机上可实现约15部雷达,频率为6分钟左右的高时间频率的三维组网。(3)算法
本文详细分析了B08FDP项目对探测数据的传输技术、数据监控与分发机制、组网雷达时间同步观测与基数据实时传输、数据格式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时临近预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建立了北京奥运短时临近预报数据快速收集处理系统并已投入业务运行。该系统实现了组网雷达时间同步观测和基数据实时传输、基于消息驱动的数据实时监控和分发等功能,很好地满足了北京2008年奥运FDP项目对数据预处理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