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古生代海相层系由于形成时间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构造活动多,具有多元生烃、多期生排烃、多期成藏及后期改造等特点,油气来源对比和成藏示踪复杂,给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基于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具有母质继承效应、热力学分馏和同位素累积效应,建立和发展了海相层系油气成烃成藏地质 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方法.按照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形成时间或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了从确定源岩形成时间-油气生成时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古生代海相层系由于形成时间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构造活动多,具有多元生烃、多期生排烃、多期成藏及后期改造等特点,油气来源对比和成藏示踪复杂,给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基于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具有母质继承效应、热力学分馏和同位素累积效应,建立和发展了海相层系油气成烃成藏地质 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方法.按照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形成时间或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了从确定源岩形成时间-油气生成时间-油气运移充注时间-油气调整改造时间-油气成藏定型时间的油气成藏关键过程的定年技术序列,为油气成藏定年和成藏过程重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油气成藏过程重建上得到有效应用。
其他文献
The ground states of heavy fermion metals can be efficiently tuned by applying either pressure,magnetic field or doping,giving rise to emergent quantum phases or critical behaviors near the charge or
4-2尖晶石(Mg,Fe)2SiO4(林伍德石)是地球上地幔下部(~17-23 GPa;地幔转换带下部)最重要的矿物,其含量可能高达60%,因此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相关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就文献中所有4-2尖晶石的体弹模量研究工作进行总结(Liu et al.2016),并提出了一个关于4-2尖晶石的体弹模量与其它物理性质关系的经验公式,进而对林伍德石的混溶行为、体弹模量、成分变化、波速特
We developed in situ atomic scale mechanical microscopy(ASM)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dynamics of materials with simultaneous atomic scale imaging.The In situ TEM mechanical testing techniq
埃迪卡拉纪的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密切相关,氧气含量的升高被认为可能是诱导宏体动物出现的原因,这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Cr同位素开始应用到研究大气氧含量变化,其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过程.石坪剖面的沉积环境为深水环境,结合Cr同位素与Cr/Ti说明当时深水区域可能处于还原状态,陆源风化的C:未能传输至斜坡/海盆地区就已经被还原沉降。结合浅水相和深水相2个地区的Cr同位素结果,
硅酸盐风化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硅酸盐风化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诸多营养元素的最终来源.硅酸盐风化与大气CO2含量之间的负反馈作用是维持地球气候长期稳定和碳循环平衡的关键.表面快速老化过程可能还是细粒物质U同位素破碎年龄学的基础。岩石破碎后,矿物表面30 nm范围内的234受a反冲作用离开岩石颗粒,导致矿物表面(234 U/23A)值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并趋于新的平衡。
细颗粒物质的234U/238U比值反映颗粒破碎以来经历的时间(DePaolo,2006),在地表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Aciego,2011;Aciego,2015;DePaolo,2006;Dosseto,2010;Lee,2010;Li,2015),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位素体系之一(DePaolo,2012).前人已对黄土高原黄土开展了大量的化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前处理方法,为建立
超低含量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是非常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块金效应"的影响,导致多次测定同一个基性国际岩石标样(比如BHVO-2,TDB-1和,GB-1等)的Re-Os同位素结果的重现性差,因此很难从这些标样的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来判断实验室分析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玄武岩标样BIR-la非常适合作为高精度、低含量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参考标样,该标样将在Re-Os同位素
洋壳在俯冲进入海沟之前与海水之间会发生化学交换作用,这个过程不仅会改变海水和洋壳的化学组成,而且调控着地质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蚀变洋壳作为洋壳和海水之间化学交换的产物,最终通过洋壳俯冲作用循环进入地幔.这些具有不均一Mg同位素组成的蚀变洋壳及其上覆大洋沉积物通过俯冲作用再循环进人地慢,可能会导致地慢在局部地区存在Mg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特征。
本研究首次报道高温水岩反应过程中存在显著的K和Mg同位素分馏.研究选取的对象是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体,样品包括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和千枚岩围岩,样品经历了程度不一的热液蚀变作用.对德兴斑岩铜矿的研究表明,高温热液条件下的水岩反应能够造成显著的K和Mg同位素分馏,而蚀变岩石的K和Mg同位素比值,有可能成为复杂成矿体系中示踪热液流体的新工具。
Li元素及其同位素(6Li和7Li)近年来在地幔演化和俯冲带壳幔循环的地球化学示踪方面逐渐引起关注.Li在地幔矿物结构中可以在晶格填隙位和取代空位2种位置上存在,并且可能会以这2种机制在矿物中进行迁移扩散.本研究认为这种Li在地慢矿物晶体内部不同晶格位上分馏的行为是绝大多数慢源物质中Li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原因,可用于解释浅部慢源岩石中低δ7Li的特征及冷却驱动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模型等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