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大学生人格: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基于“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的调研分析

来源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范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人格取向必将受到强烈震撼和巨大挑战。目前,大学生的人格认知状态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把优化大学生人格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格认知的基本状态,科学分析产生大学生人格认知问题的原因,探寻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格优化工作,是高校积极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美国统计学会发布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统计专业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该修读的主要课程;然后,分析了我国统计类本科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改进我国统计类本科专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会议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的升级迫切需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提供支持。影响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有外部、内部和主体层面的动力因素,其分别形成了倒逼机制、内驱机制和利益机制,并耦合为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对动力机制机理的分析,可以采取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外部需求可视化、以多元评价标准保障问题评价科学化和以“政用产学研”工程提升主体积极性的策略来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转型动力。
会议
本文旨在建构大学通识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大学通识课程一般为一学期2学分的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范围涵盖甚广,设计适当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内容,以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当今进行大学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学习生死学需求角度切入,找出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生死学内容,首先将之与既有的生命课纲,终极关怀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及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三个层面搭配,提出大学通识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课程建构模式
会议
加强“丝路小语种”专业建设有助于了解各民族文化,促进沿线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国的“丝路小语种”专业建设主要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培养目标趋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参考资料缺乏等问题。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丝路小语种”专业布局、确定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小语种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材资源。
会议
2016年10月HCR慧辰资讯与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估计2016年末国内MOOC用户将突破1000万.MOOC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其在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倡导终身教育、推动“互联网+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对我国现今高等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MOOC存在的弊端也值得学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深思.
会议
教学组织体系的构建是推进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制度保障,由于传统的单科制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师编制、课程安排和考核评价等导致的学科壁垒阻碍跨学科学习,需要进一步破除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会议
文章首先论述了地方综合性大学也有机会竞争“双一流”,而且地方性综合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建设,然后选取了六所非“211工程”地方综合性高校,对它们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快学科平台建设、促进学科群建设和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等几点建议。
会议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高校学科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学科结构体系是高等学校提高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学体系中的龙头,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导向性的重要工作。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二者协调发展。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既要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根据产业
会议
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提出新的挑战。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
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把高校“立德树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