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移发展权对于土地开发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可转移发展权政策正在取代土地规划的政策,运用于农地保护。对不同区位、质量土地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国内实施可转移发展权制度。本文在基于美国传统的区划(Zoning)的基础上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分析规划和可转移发展权制度下的土地开发的总量;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可转移发展权市场的设立对于武汉市开发密度与总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权的设立不一定会导致过度的开发;最后提出了调控可转移发展权市场对开发影响的对策。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认为:①福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本上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的增长偶有波动,社会效益稳中有升,生态效益处于较高水平;②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应坚持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相协调的道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TM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粤西北地区1999-2006年建设用地的扩张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粤西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在土地利用结构中所占比重增大;县城、小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交通运输用地扩张的空间形式有所不同,不规则扩张、环形扩张及线性扩张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空间形式;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增长、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和村
本文以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运用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功能,根据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分析了1980年、1995年和2007年东至县青山乡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区在近30年内林地面积急剧增加,耕地面积萎缩,草地用地类型消失,水库坑塘从无到有,城镇及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
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便对基本农田实行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强化对优质农田的管理及保护,然而基本农田保护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及症结。本文试图通过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汉口区、汉阳区和江岸区6个城区以及江夏区、蔡甸区、东西湖区3个城郊区6个乡镇的10个村庄开展实地调研,从农民和市民两个不同的群体对基本农田保护意义、保护制度、规划知情权的认识及参与意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本农
MapGIS作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制图优势,成为编制各类地图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MapGIS的成图原理与方法,并以合肥市长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绘制为例,就灵活应用MapGIS制图系统以提高成图效率的方法做了若干探讨,并针对制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对空间分析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空斑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耕地是人类获得粮食最必需的生产要素,一定的耕地保有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粮食供给安全最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普遍面临较大危机,并成为保障这些区域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
本文从安徽省望江县在规划编制中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整治。在创新机制和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着力保护耕地。同时节约集约用地,着力盘活工业园区存量土地、城镇存量土地、改制企业存量土地、乡镇企业存量土地,在挖潜上做文章取得的成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这一难题。
在介绍了舒城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舒城县矿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其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的若干思考及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对策。
本文在总结了合肥市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成效与影响的基础上,在土地综合整治是与国民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综合整治的时机以及土地综合整治既要积极更要稳妥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研究了六安市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和二、三产业增加值等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六安市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过热增长同步,即与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率以及二、三产业增加值呈负相关,反映了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基于此,提出了六安市协调耕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