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及其利用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灰斑病)是中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 ̄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 ̄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中沈137、丹黄19等多数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另外掖107、OH43Ht3、81515等也是抗病的。在鉴定的533份杂交种中,0.5 ̄1级有84份,占19.89℅。其中以5003、7922系统与旅系统配出的组合多数感病,而沈137、丹黄19等抗病系配出的组合都抗病。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之间。多数趋向于抗病强的亲本,其抗性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
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经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较常规玉米栽培增产31.8-74.8℅。高产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热量、光能资源和晚熟品种内涵的增产潜力,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抗御旱害
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呢?笔者从依据教材,紧扣教材,挖掘研究性学习内容;立足
利用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玉米种子,从中选育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该不育材料 通过多年、多代、多点的种植并结合与对照的同步观察、广泛测交鉴定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但是由于科学这门课综合性强,知识难而杂,课时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比较少,一个科学老师带的班多、年级多等原因,科学成绩相对不够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猜想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