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维城市模型自动提取侧视地图中建筑物范围轮廓线的方法

来源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直观的城市侧视地图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此类地图上建筑物范围轮廓线主要依靠人工交互提取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精细度和准确度有限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任意视角侧视地图中建筑物范围轮廓线的自动提取方法。本文采用三维模型深度缓冲区分割算法获取单个建筑物对象的颜色缓冲区,顾及了存在建筑群的情况和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遮挡问题,再基于单个建筑物对象的颜色缓冲区提取建筑物范围轮廓线。为了能够将提取出的矢量范围轮廓线与栅格侧视地图精确匹配,本文还提出了基于投影面分块加载三维城市模型的方法。以武汉市典型三维城市模型数据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正朝着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已成为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前沿与热点.本文结合区域参考站网络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络的组合差分钟差估计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方法,分别建立基于星间单差的绝对卫星钟差滤波器和基于历元间差分的相对卫星钟差滤波器,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合得到实时卫星钟差;并利用重庆GNSS网作为试验平台,结果表明,实时卫星钟差和相对卫星钟
本文利用BDS/GPS/GLONASS融合系统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观测值和球谐函数建立全球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并进行全球电离层反演试验。三系统的融合不仅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同时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本文融合三系统反演了2014年7月每天的电离层变化过程,同时解算得出了频间偏差的月综合产品,并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延迟格网值与CODE最终产品对比精度均在4个TECU以内。此
网络化更新标报是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变化的标注与报送过程,具有内容时空化、传递多层级等特点,对现有的发布/订阅模式在层级和时空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将空间变化和节点层级纳入事件发布内容,提出了标报信息的内容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变化轮廓线及参数、标报层级的形式化描述方法;通过引入时空订阅变量,并对操作符进行时空扩展,表达了空间变化的订阅条件;分析了标报事件代理网络的层级关系及
为利用多源DEM开发出质量更高的DEM,本文提出了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光学DEM与InSAR DEM频率域加权最优融合技术.以秦岭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选取相同位置的InSAR DEM(以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字高程模型SRTM DEM为例)与光学DEM(以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辐射仪数字高程模型ASTER DEM为例)数据,并以参考DEM与地面控制点数据作为基准数据,通过重采样、数
为了能清楚直观地掌握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三维Delaunay三角化的大规模海水温度数据可视化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等温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维Delaunay三角化快速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提高点定位速度,同时给出了生成新四面体的优化处理方法,从而在大量三维等温离散点集中快速构建三维曲面,最后采取颜色法对
本文阐述了利用ArcGIS、CorelDraw以及Font Creator制作符号库的技术方法,解决了GIS软件符号库单一且不能制作复杂符号的问题,并将其技术方法应用在巴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制图过程中,确的了良好的效果。
DEM(数字高程模型)作为三维城市的基本地形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三维城市DEM生产的研究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技术标准。本文以上海全市范围作为研究区域,对三维城市DEM生产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DEM生产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中的高程散点与矢量面进行数据提取、排查,然后利用空间插值等方法,将散点的高程信息和矢量的平面信息相结合,最后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辅助。本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背景下,以银川市七子连湖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价值量现状等资料,建立了生态价值优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学科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的评价应用,得到了七子连湖湿地区域的土地适宜开发程度分级量化成果,为后续城市规划中的
本文分析了传统外业调绘和数字调绘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数字调绘的地理国情外业调绘的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ArcGIS Runtime for WPF开发的外业调绘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关键技术。
2003年至2009年全球冰川物质平衡量大约为-259±28Gt·a-1,冰川高程变化和物质平衡研究一直是冰川研究的重要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用于冰川高程变化研究的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冰川高程变化和物质平衡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同学者对全球各个主要冰川的物质平衡计算结果显示,全球冰川基本上都是负的物质平衡。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高度计将获得精度更高的全球高程数据,为冰川高程变化和物质平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