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次声波信号的特征分析

来源 :第二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证明岩石破裂会释放出低频次声波.这种信号频率低、波长长、穿透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可传播很远的距离,通过高灵敏度次声传感器能够接收到该信号.本文以2013-2014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Ms≥7.0级的地震为研究对象,对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进行了特征分析.通过文中采时间序列能量分析法观测到地震前兆异常次声波信号的能量波动趋势而瞬时频率法可显示出频率的变化情况.文中对震前异常次声波进行时域、频域以及统计规律等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前15天内会接收到持续时间为几千至上万秒的异常次声波信号,该种信号幅值高于正常值,能量集中,主要频率集中在0.001~0.008 Hz.
其他文献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防灾减灾信息数据库管理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为此,各县(区)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减灾委员会,同时,县(区)防灾
  鹅浦排涝闸下游紧接江道,无法按常规设计要求布置消力池等消能设施,设计采用了合金网石箱的抗冲措施。通过采用经验公式对水闸下游的防冲计算,结合设计抗冲设施的水工模型试
  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洪涝台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同时,山洪灾害根据气象水文的事先预警预防又是相对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的灾害。本文结合温州市
  2015年5月30日日本东京都小笠原8.5级巨震.事前,我们运用旱震关系、强震可公度中期信息预测法、强磁暴组合法、次声波、Kp指数、卫星红外热场等多手段多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975年8月,河南省板桥水库在不可抗拒的暴雨洪水袭击下溃坝,反过来加速了防汛通信现代化建设进程.1980年代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设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水雨情遥测系统,开创了中
会议
  两次磁暴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一倍,可以计算出未来8级左右大地震的发震日期.本文介绍张铁铮1969年底开发出利用这种自然规律的"磁暴二倍法",在中国首次应用于发震日期的预测
  1975年2月4日中国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作为当年参加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测预报的亲身经历者,海城大地震发生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许多事情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但对历史的记忆不容
  本文通过近年来在全球发生的几个M≥7.0地震的实例,介绍了扩展可公度性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该结果再次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大地震都发生在它们时间轴的可公度点上.这就为该地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死亡人数达当年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93%.而2014年10月7日在云南省景谷发生的6.6级地震,却仅造成了1人死亡.201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镇雄突发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强震后,中国西南滇川藏地区强震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召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