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机是影响自我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发现动机强度对自我控制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动机的另一属性——动机导向对自我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Higgins基于目标实现方式,提出预防与促进动机的分类方法被认为是当前动机理论的新发展。本研究将基于Higgins的调节定向理论,系统地研究预防与促进动机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全文共由五个研究构成,其中:研究一主要从特质层面考察动机导向、自我控制执行效果与执行体验的关系。通对476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特质性动机导向、特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发现(1)促进动机与预防动机均与执行效果(特质自我控制)和执行体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2)促进动机主导者较预防动机主导者有更好的执行效果和执行体验;(3)执行体验的影响后,促进动机主导者较预防动机主导者仍有更好的执行体验。因此,在人格特质层面上,促进动机较预防动机下有更好的执行效果以及更少的消极体验。研究二主要从情境状态来考察预防与促进动机对自我控制执行体验的影响,研究让两组被试,分别在预防任务框架(n = 34)与促进任务框架(n = 32)下执行控制任务,随后对任务的执行体验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控制任务的成绩上无显著差异,但促进动机组较预防动机组有更积极的任务执行评价;且特质性动机导向与状态性动机导向在任务执行效果与执行体验上均不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控制任务执行时动机导向,来获得更积极的执行体验。研究三主要通过复杂的认知控制任务,来考察在自我控制资源相对不充足的情况下,预防与促进动机对自我控制执行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组内设计,让42名被试在随机出现的促进任务框架、预防任务框架或无动机导向操作框架(控制组)下执行复杂的控制任务。结果发现,有动机导向操作的两组被试都表现出同等增强的动机和努力投入;但促进任务框架较预防任务框架下,控制任务的成绩更好;其中前者的成绩显著好于控制组,而后者的成绩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这就表明,在执行复杂的控制任务时,促进动机较预防动机下有更高的自我控制执行效率。研究四用于考察不同动机导向下自我控制损耗的差异,以便进一步揭示预防与促进动机对控制执行效率的影响。研究采用被试间设计,通过自我控制损耗后,在不同框架下重复研究三中的控制任务,随后在无动机操作情境下执行另一个控制任务。结果发现,自我损耗后,在目标任务上,促进动机组与控制组的成绩无显著差异,而预防动机组的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且促进动机组较预防动机组在目标任务与随后非目标任务上均有有更好的成绩。这些结果表明,促进动机较预防动机下更好自我控制效果,同时也有更小的自我控制损耗,即促进动机下自我控制的执行效率更高。研究五主要从电生理层面考察预防与促进预防与促进动机下执行自我控制时的差异。两个研究均为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一个采用认知抑制任务,另一个采用行为抑制任务。结果一致发现,促进动机较预防动机下N2成分的波幅更小,P3成分的波幅更大。结论为,动机动机会独立于任务结果而影响任务执行体验,其中促进较预防动机下有更多积极的心理体验;在控制资源相对不充足的情况下,促进动机较预防动机下控制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动机导向会影响控制加工阶段的资源分配,其中预防动机会增加冲突识别阶段的控制资源分配,促进动机会增加冲突解决阶段的控制资源分配。控制资源分配的差异导致预防动机较促进动机下,有更强的心理冲突和更多的消极体验,而这种消极体验以及控制执行阶段分配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其较促进动机下执行效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