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牧草真菌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初步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带牧草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明确其真菌病害发生种类,对海南、广西、广东3个省份的热带牧草的病害种类与危害情况等进行了初步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害的种类。调查及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从海南柱花草、矮象草、王草、黑籽雀稗、坚尼草等19种牧草上发现真菌病害26种,其中柱花草炭疽菌比较严重,而其他牧草主要是茎叶部病害,属于轻至中度危害;而从广西、广东的柱花草、矮象草、香根草、桂牧1号、红象草等17种主要牧草上,共发现了31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部。整体而言,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稻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链格孢(Alternaria)、尾孢菌(Cercospora)、镰刀菌(Fusarium)、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等侵染引起的茎叶部病害发生普遍。通过此次热带牧草病害调查,基本掌握了热带牧草上常见及多发性真菌病害种类,为热带牧草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灰葡萄孢引起的植物灰霉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前人的研究报道,黑色素与灰葡萄孢的致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本研究则利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从灰葡萄孢基因组数据库中分离得到一个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同源基因(B0510_7821),该基因与异旋腔胞菌和烟曲霉中1,3,6,8-四羟基萘还原酶(1,3,6,8-tetrahydroxynaphthalene reductase)基因的同源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造成的气传真菌病害,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近来,在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信号转导途径等研究中发现,蛋白激酶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实验借助已明确的禾谷镰刀菌中的关键蛋白激酶氨基酸序列和本实验室已测序的小麦条锈菌基因组数据库,通过blast分析鉴定并获得27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侵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在我国香蕉主产区较广泛发生,严重危及和威胁到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该病害病菌共有3个生理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FOC1)只侵染粉蕉类香蕉,而4号生理小种(FOC4)却能侵染包括粉蕉在内的所有的栽培香蕉种类.该文在全基因组和转录组
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葡萄上最重要的病害,常为葡萄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为明确北京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遗传分化特点,进而为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葡萄霜霉病菌单孢子囊分离与扩繁方法,在采集于北京海淀区、昌平区、平谷区、延庆县、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等7的区县葡萄园中的20个葡萄品种霜霉病样上分离并获得纯化的病原菌活体培养菌株28个,以葡萄霜霉病菌的标准菌株及美国地区已报道的葡萄霜
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Avr)是"基因对基因"病害中病原物的遗传因子。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ea)中,无毒基因与寄主水稻的R基因相互作用,导致水稻表现出抗病性。通过不同菌株及突变体对水稻的致病性差异的比较,或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法,已经有约40个稻瘟菌无毒基因被鉴定和定位,已经克隆的Avr基因却仅有10个,严重限制了Avr基因变异和遗传方面的工作的开展。
蛋白Pro11属于纹蛋白家族(striatin family),是一类在真菌和动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它通过介导蛋白间的互作来参与信号转导,对真菌的致病力、形态和各种应激反应都有重要作用。通过插入突变、侧端序列分离和基因互补等方法,作者从稻瘟菌中克隆了PRO11的同源基因PCG7,并对该基因进行了敲除。与野生菌相比,PCG7的敲除体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其近顶端细胞长度显著变短;分生孢子梗顶端卷曲,
会议
Maize seedling blight (MSB) is a common disease in maize growing regions in China.Thirty samples of MSB were collected from Hexi Corridor, which is the largest seed production area with a 50% supply o
本实验旨在研究膜醭毕赤酵母单独或结合壳聚糖使用对柑橘果实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并探究拮抗菌-壳聚糖-病原菌在体外及柑橘果实上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结合0.01% (w/v)的壳聚糖使用对柑橘果实采后炭疽病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效果优于酵母单独使用.在离体条件下,膜醭毕赤酵母能分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并对炭疽菌丝具有吸附作用,能和病原菌进行营养和空间的竞争.0.01%的壳聚糖能
水稻纹枯病是由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1IA融合亚群引起的水稻常见病害,发病严重的年份,可以造成50%的水稻产量损失。因其具有土传和叶传双重特点,使其成为防治极其困难的一种顽固性病害。在生产中主要采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农药、选育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来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近年来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会议
笔者从2014年开始对海南省海口、琼海、儋州、乐东、临高、定安、文昌等产区的火龙果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地区火龙果病害主要有9种(类),分别为茎腐病、溃疡病、病毒病、炭疽病、茎斑病、基腐病、黑斑病、果腐病和其他病害,其占调查病样的比例分别为30.30%、21.71%、17.83%、11.08%、6.54%、3.98%、1.25%、1.25%和6.06%.在所调查的病害中以火龙果茎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