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城市的辛亥革命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是一场导致持续两千年之久的王朝体制崩溃的社会政治革命,此乃中国历史上空前之大事件.武昌首义之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相继脱离清廷宣告独立.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和中国最近代化的工商业都市,中外联系宽广,水陆交通便利,群集"各省之力",实际成为了担当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心城市.孙中山曾言:"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文将考察辛亥革命在上海的进展历程,尝试探究辛亥革命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层面,即革命的地方性或者城市性,辛亥革命在上海是一场城市革命.在此,辛亥革命并不能被当成旧制度的断裂,而是将其看成是传统中国君主专制(尤其是中央集权)在若干世纪中出现的变化达到的终点。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最大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但怎样才能成功地反帝反封建,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革命家,晚年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并按照俄国的建党建军模式改组了国民党,从而实现了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为了便于理解以美国为师主要是以美国的建设成就为师和以俄国为师主要是以俄国的革命成就为师的问题,本文认为首先有必要对孙中山建国方略和革命方略进行简单的辨析。正是基于孙中山在以上宣言中表述的思想,孙中山
孙中山与英国及英国人之关系是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经好友康德黎多方营救与英国政府出面干预,转危为安,并从此闻名世界.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于1908年12月抵达英属新加坡,进行革命宣传等活动,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压制.1909年孙中山在伦敦俱乐部与英国资本家进行借款谈判,筹集资金以援助国内武装起义,引起欧美新闻媒体的关注.历史表明,能否认清敌友是决定中国历次革命成功
孙中山的建国思想主要体现在《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之中。前者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部分论述了建构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思想。后者对有关国民政府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国民政府在军政、训政、宪政三期的中央、省、县各级政府的职能、权力和相互关系作了系统阐述和规定。这两份经典文献是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理论基础,对国民党执政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亚洲主义"、"亚洲共同体"等概念不止一次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话语,也不止一次地被不同的论客装填进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判断,鼓动起一次次"亚洲联合"或者"亚洲联盟"之类的宣传浪潮乃至政治运动.在这类话语和行动中,石原莞尔的"东亚联盟"主张和所谓"东亚联盟运动"作为对当时的中日关系产生了实际重大影响的政治运动和对战后日本的政界依然具有较大"魅力"的政治主张,理应引起学界更多
辛亥革命时期台湾已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使得在研究辛亥革命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关联时,"辛亥革命与当时台胞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孙中山在两岸的革命活动也更加促使两岸同胞民族民主革命目的、要求和行动的一致性.辛亥革命对台湾武装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有重要影响,台湾人民给了日本统治者以顽强反击.辛亥革命对一些台胞回复国籍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力求根据新挖掘的资料,通过从国际视野和多角度审视辛亥革命与台湾
通过对史学史料《独臂翁闻见随录》作者以及笔记的简介,研究了其笔记风格,并分别从了解中国人的日本观、提供了近代中外关系新史料方面分析了其史料价值,指出《独臂翁闻见随录》具有独特的价值,书中的记载,未必全部符合事实,但为人们提供了走近近代史的新史料。尤其是清末驻日使馆的人和事,描写生动,内容具体,具有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价值。
本文所指的革命主要为近代意义上狭义的以武装斗争来实现政权的更迭,辛亥革命还将这种革命赋予了民主共和的现代意义.这虽然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艰苦努力的结果,但就本质视之,是鸦片战争以来晚清社会文化演进的必然.清朝为应对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举办洋务,客观上促进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崛起;而对维新运动的镇压,延误了改革;1901年后匆忙启动的新政,又使改革失控.清廷的倒行逆施,举措失误,为革命
辛亥的历史,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辛亥革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事件,其间发生的大事要事,涉及面广,长时段,多面相,决定了迄今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仍只是大体的,虽然日益细化的研究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认识,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的更为丰富的认识,远远不够,而精确认知辛亥革命细节对于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永远是重要的基石.通过对辛亥革命政治性的探讨,指出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时,不能仅仅看到其缺陷,也不能
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他提出了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了民主革命政党,坚持了武装反清斗争,创建和捍卫了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实现了从封建帝制到共和国的划时代的政治变革,导致了具有民主主义启蒙性质的思想解放,激励了"实业主义"的昂扬,涤荡了陈腐的社会陋习,为后来的进步、革命的浪潮打开了闸门,成为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步伐.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
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清末民初唯一领袖群伦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政纲涵盖了当时其他所有革命政团和秘密会社的宗旨,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按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组织斗争系统也较其他任何团体严密,因而使它能领导和发动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领袖,他的理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西方欧美列强"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具有精博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