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样品中首次发现钙硬玉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硬玉(Tissintite)是一种富含缺位的具单斜辉石结构的高压矿物,其成分与钙质斜长石相当(Ma等,2015).钙硬玉最早被发现于火星陨石中(Ma等,2015;Walton等,2014),之后HED陨石中也观察到了钙硬玉的存在(Pang等,2016).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陨石坑表明,月球经历了多次不同强度的撞击事件.Ma等(2015)指出,月球岩石中斜长石的An值很高,而且经历过撞击,因此月球样品中应该存在钙硬玉.本文报道的钙硬玉是在月球样品中的首次发现。根据前人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形成含钙硬玉的玻璃的撞击事件的压力至少为6GPa,温度为1000-13500℃。考虑到月球角砾岩,尤其是月壤角砾岩基质中玻璃很常见,推测这些样品中很可能也存在钙硬玉。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初步估算了五大连池新生代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的规模,并简要分析了东亚大陆裂谷系新生代火山的气体释放特征;结合岩石地化与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探讨了温室气体的来源与成因,揭示了深俯冲板块物质对气体源区的贡献,为探究与深俯冲及大陆裂谷系有关的板内火山作用温室气体释放规模及深部碳循环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会议
俯冲带脱气系统(例如:火山及其周边的水热活动区)能够将俯冲板块、地幔楔和上覆板块的挥发份元素释放至大气圈,在调节大气CO2等气体组分含量、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前人对俯冲带(特别是大洋俯冲带)的碳排放通量与碳循环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初步建立了与俯冲过程相关的挥发份循环理论体系.喜马拉雅和拉萨地块水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气体来源和演化过程与其在空间上所处的构造单元属性
本研究在固相萃取及固相微萃取技术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及进样技术,即进样器固相萃取技术(Syring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SPE)。进样器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集样品富集、解析及进样于一体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其设计思路是基于色谱学中气-固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加热方式脱附从而对挥发性目标化合物进行富集。将进样器针头通过金属微型腔体、加热装置、三通阀与
宜昌地块位于黄陵穹、天阳坪断裂与雾渡河断裂夹持三角形区域,属中扬子地区构造相对简单的单斜区域.针对该区域下古生界和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气勘探在近年获得较大突破(翟刚毅等,2017;陈孝红等,2018).在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气获得发现后便有学者将宜昌地区与川中地区进行比较,期望在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中获得类似安岳大气田的重大突破.笔者等通过对宜昌地区某井震旦系灯影组气显最明显段岩性的现场解吸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强烈缩短、抬升和地壳增厚,使其成为全球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最重要场所.特提斯喜马拉雅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北部,地层以古生代、新生代的特提斯沉积岩系(页岩、细砂岩、海相灰岩和硅质碎屑岩等)和片麻岩穹窿为主.其南部边界为藏南拆离系,同时也是藏南新生代七大张性裂谷南延覆盖的主要区域,正断层构造活动非常活跃.野外水热特征显示,特提
烃源岩干酪根裂解生烃机理及过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气体产量、气体组分和液态烃的组成等.多数研究是基于干酪根单独在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封闭体系的研究,即模拟温度、压力及地下水对烃源岩及其干酪根热解生烃的影响.不同矿物对烃源岩及其干酪根高温裂解生烃的影响鲜见报道.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发育了太和、攀枝花、红格、白马等层状岩体.其中太和岩体主要为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的镁铁质岩体(Zhang等,2012).太和镁铁质岩体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9±3)Ma.太和岩体具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和εNd(t)分别为0.7047~0.7052和-0.7~4.6(Zhou等,2
新疆北山地区发育众多的二叠纪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其中漩涡岭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由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长岩、橄榄岩组成,形成时代为260.7Ma(苏本勋等,2010),微量元素具有Nb、Zr和Hf负异常,Pb、Sr和Eu正异常,较高的(87Sr/86Sr)i和较低的εNd(t)值和较为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u等,2013),岩石成因被认为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漩涡岭层状岩体纯橄岩中
月球形成的大碰撞假说因其能够较好地解释地月系统间一系列的重要观测事实与约束条件,因此自确立以来,近几十年来一直被广为接受.然而大碰撞事件不仅仅形成了月球,同时也确定了原始地球的初始状态,因此开展大碰撞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更是理解地月系统早期状态和演化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