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卫星、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7日傍晚~30日夜间发生在冀南地区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河套低涡的相对稳定是造成连续性降雨的主要因素,副高边缘的偏南风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冀南上空的风速辐合使得水汽和热量在暴雨区上空汇聚,西来冷空气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辐合切变线的存在,是不断北上的对流云团维持和加强的动力条件
【机 构】
:
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邯郸,056001 唐山市丰南区气象局,唐山,06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卫星、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7日傍晚~30日夜间发生在冀南地区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河套低涡的相对稳定是造成连续性降雨的主要因素,副高边缘的偏南风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冀南上空的风速辐合使得水汽和热量在暴雨区上空汇聚,西来冷空气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辐合切变线的存在,是不断北上的对流云团维持和加强的动力条件。⑵造成冀南暴雨的为中尺度强对流云系,强雨区与对流云团对应,雨强大于20mm/h的雨区,云顶亮温普遍低于-70℃,最低可达-80℃;自动站资料显示本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⑶本次暴雨的雷达回波以积云回波和积层混合性回波为主,由加强、发展的块状、带状、片状回波自河南山西一带北上,小的强单体嵌在大片的回波区中,反复影响影响冀南地区,回波强度一般40dBz以下,最强达到60dBz;回波的前沿处是高的回波反射率因子梯度区,强降水与强回波(≥45dBz)相对应。⑷速度场上可更早地得到对流云团将发展加强的信息,不断出现的逆风点,与强度图上的强回波块相对应,局地强降水的出现,均与逆风区、辐合带、气旋性辐合相对应;速度对的出现、发展预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辐合型速度对的出现说明近地层存在着明显的风速辐合,是短时对流天气产生和维持的重要的动力机制。⑸本次过程中≥14km的回波顶对应短时强降水,回波顶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高值区面积越大,降水强度和强降水范围越大;当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以下简称VIL)≥25kg/m2时对应出现短时强降水,1h雨强超过20mm,短时暴雨越急剧、范围越大,VIL值越高,高值维持时间也越长;中气旋出现在强对流回波前侧,早于强降水的出现,能够作为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指标。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山东半岛青岛地区举行了“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组织的高技术、高水准、开放式的中外联合演习。济南军区空军气象系统直接组织了演习气象保障,以细致的准备、周密的组织、精湛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气象保障任务,实现了胡主席提出“安全、顺利、高质量”的总要求。通过中俄联合演习气象保障实践,为组织联合作战(演习),特别是与外军联合作战(演习)气象保
本文利用模式资料和测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8年6月12日发生在广西北部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由天气分析可知:700hPa上中尺度涡旋的形成和东移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在对降水模拟具有较好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模式大气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内,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对降水增幅的作用,同时通过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中尺度涡旋及暴雨剧烈增幅的区域相对应,且在广西北部对流层
文章通过分析亚丁湾护航期间任务海区气象特点,结合实际保障情况,总结了远洋任务中航空气象保障经验和方法,并就实际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解决办法,能够为后续行动提供一定参考。
香港天文台自2005年开始在互联网以图像形式发放闪电数据,其后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并加入新功能,由最初只在网页地图上显示闪电的位置,发展至提供多项地理参考信息,以方便市民辨认闪电所在。近年更利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多项特别功能,如叠加雷达影像在闪电位置图及提供闪电数目分析功能等。在2008年,天文台更首创自选地点闪电戒备服务,市民可以在闪电地图上选择任何地点,当指定范围内录得闪电,网页便会自动发出影
本文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研究,概括出副高同我国天气的关系,总结分析了副高对场区影响的几种天气形势,归纳了副热带高压各种形势下场区天气的特点,希望能给副高的预报提供帮助。
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地力、品种、管理措施等条件外,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山东省惠民县气象局1988-2007年(抗虫棉1998-2007年,常规棉1988-1997年)观测的资料,对温度和降水影响棉花早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5-7月平均气温和秋桃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即5-7月平均气温越高,秋桃数越少,棉花早衰严重;6月中旬到7月中旬降水偏少,干旱易形成老小苗,棉花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5个重点沿海蝗区1983~2008年东亚飞蝗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对飞蝗发生期、发生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组建回归预测模型。研究分析表明,在影响飞蝗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中,降水是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数量变动及发生地的关键因素,在发生期预测中,东亚飞蝗出土始期和出土盛期均与9月和2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出土盛期与3月降水量相关不显著;在发生量预测中,东亚飞蝗发生密度
利用柳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其他天气资料,分析2009年7月1-5日柳州暴洪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于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天气雷达资料,得出监测预警致洪暴雨的参考结论: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表现为积层云混合回波,强回波带位于低层辐合区附近,导致此强降水带上不断有中-γ尺度雷暴单体生消并有序经过同一区域,因“列车效应”造成该地的强降水:平均径向速度上出现了逆风区,对应
利用秦皇岛多普勒雷达的VWP、ET产品及MICAPS资料,对2008年7月29日06-10时雷雨过程中,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属海岸带突发性对流天气,500hPa低槽、850hPa弱切变、渤海偏东风的水汽输送及本区域上空层结不稳定在其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从6-8时出现第一次雷雨峰值时,高空风发生显著变化的层次与“ND”转为非“ND”的区域相对应,9-10时出现第二次雷雨峰值时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要求值班员连续监视天气演变情况,经常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观测记录的疑误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记录出现疑误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蒸发、地温等变化大又无自记比较的项目更是时有发生。本文就如何理解和界定观测规范中的疑误记录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观测工作中出现疑误记录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既不能否定它,也不能夸大它,而应实事求是地按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