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规律与肝组织炎症以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生化学、病毒学、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ALT水平升高的程度,(P<0.001);及肝组织学炎症的程度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1).其
【机 构】
:
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第三人民医院 深圳市慢性病医院
【出 处】
:
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规律与肝组织炎症以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生化学、病毒学、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ALT水平升高的程度,(P<0.001);及肝组织学炎症的程度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1).其中,HBcAg核型分布或阴性组患者的ALT水平升高及肝组织炎症的程度均较低;而此二指标在HBcAg浆型分布组均较高,在混合型分布组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在肝细胞内HBcAg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血清HBeAg阳性率及HBV-DNA载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1).其中,此两项指标以HBcAg核型和混合型分布组最高,HBcAg检测阴性组最低,而HBcAg浆型分布组的HBeAg阳性率及HBV-DNA载量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HBcAg分布态势由细胞核向细胞浆的漂移是肝组织炎症趋于活跃的重要指标;而HBeAg阳性率及HBV-DNA载量则相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转归的特征及规律;同时初步阐明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转归相关的病毒学、免疫学和遗传学机制。方法:建立标准操作程序,相关应用软件及信息化平台;筛选出5-10个可用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和临床转归预测的关键性病毒学、免疫学、遗传学指标。结果:乙肝病毒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始发因素,其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表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转归,特别是病毒分子本身的突变变异可能导致病
目的:研究AFP定量对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连续收集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的71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男34例,女37例.所有患者均行AFP定量检测,并追踪治疗及预后评价,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21)及死亡组(n=50).采用独立变量的非参数检验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AFP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AFP水平在评价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生存组
目的:探讨我国HIV/AIDS患者接受NVP为核心的国产仿制药物的三种组合方案,进行治疗2年的临床疗效、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以及药物安全性和毒副作用的评估和比较,以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筛选362名HIV/AIDS患者,19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随机纳入三个治疗组,用药方案分别为A:NVP/AZT/ddl;B:NVP/3TC/D4T;C:NVP/AZT/3TC.应用SPSS 1
目的:探讨脂质体和电穿孔法在HBV X基因转染L02细胞中的差别及X基因蛋白产物对CⅡTA和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BV X基因重组表达质粒,通过电穿孔和脂质体法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水平评价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02细胞HBV X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流式细胞技术及w
目的:研究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IRF3及其下游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变化。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肝脏树突状细胞,并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4在24孔板中诱导培养.采用超离心技术获得HBV病毒,并用q Reahime-PCR检测。第5天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为两组:一组与HBV共培养为HBV组,另一组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作为正常对照组.24h后,两组均加入Poly I:C刺激,
目的:观察自拟护肝抗纤煎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2例,分为治疗组134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0.1/次,1次/日)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片(0.1/次,1次/日)和自拟护肝抗纤煎.3个月和6个月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ⅣV-C、PCⅢ.结果:治疗组血清PCIII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0.0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病程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和血小板减少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对37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进行4周连续观察,对187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前血小板减少对干扰素停药或减量的相对风险性及对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的影响.结果: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周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前血小板减少患者干扰素停药或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一个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来说,无论是在决定何时开始抗病治疗,还是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治疗方案的改变、何时停药及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方面,都会紧紧依靠病毒及其相关抗原表的检测,也就是说病毒及其血清学的检测指导者治疗患者的选择和RGT治疗策略。本文就如何选择治疗时机和如何应用RGT治疗策略进行分析,当患者的HBV DBA有明显下降且ALT升高(即使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