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分析了纺织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现状,依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提出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和课程体系.
【机 构】
: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纺织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现状,依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提出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和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本专业从学校特色出发、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创新思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探索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为纺织产业的发展培养创新设计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中国丝绸产业振兴发展对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对2016级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加入了“丝绸时尚设计”教学模块,加强对传统丝绸工艺及丝绸文化的研究,并鼓励学生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基点,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丝绸产品的形式、载体、适用范围等进行创新设计,从多层次、多纬度的方面发掘丝绸产品的内涵和精神,使丝绸发展与时代步伐相适应,从而推动中国丝绸文化的振兴和传承.
个性化实习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并对纺织品设计感兴趣的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之一.有趣味并且较为前瞻的选题,完备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不同层面的实习成果展示平台等,构成了个性化实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校园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少数民族非遗走进大学,使当代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认知与了解,无疑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新工科环境对纺纱系列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对纺纱系列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学科竞赛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完成相关要求的实际产品,这既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多种移动平台的出现,使教师利用移动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成为可能.以“纺织专业外语”为例,将移动平台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构建了移动教学模式,并以移动平台为基础探索出部分翻转+微课教学+传统授课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从“纹织物设计”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入手,给出了纹织物设计课程改革的一些方法和建议.通过课程改革以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社会紧需的创新人才,实现“纹织物设计”课程高效优质教学的目的.
实践证明,新手导师制的全面实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为其他学院甚至兄弟院校新生导师制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需对新生导师制做进一步调整或改革.
文章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学生参加纺织类学科竞赛获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此教学改革对纺织工程专业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或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具有比较好的参考和示范作用,对其他相关相近专业也有较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