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标杆,承载着文化的脉络,展现的是文化的"根"和"本",溯本归源的内容展示和未来的文化建设推动承接了文化的前身和未来,但是文化在发展,传统的文化则被优胜略汰在新生文化里,而新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连接密切,有融合在国际文化的大发展中的趋势,因此,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需要时刻警惕以避免文化同化。原生态的内容必须要保留,就需要对其原生态的环境、人文、社会等进行追溯和研究,还原在博物馆中,以保留文化的淳朴性。武术内容体系庞大,拳种支系较多,但是拳种之间不仅技术体系差异,还伴随环境和人的差异化,这是武术文化原生态保护措施的关键。而不同时期武术所展现的特点不同,其中内容不近相同,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根据人们的需求产生变化,并没有优劣之说,这就需要博物馆对不同拳种进行时代还原,体现拳种的脉络变化。当下关于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武术传播、武术历史文化、武术技术内容,关于博物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博物馆的保护方式、发展方式、教育对接等方面,但是针对原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原址的保护,将原址进行信息采集,拟展现在博物馆中,是保护武术文化内容的最佳方式,也保留了武术文化本身所特有的特点。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的历史发展、生存环境、人文社会进行了分析。探索武术文化可在博物馆中的生存发展方式,从而进行文化还原和再造,对武术文化进行分类式展示和显现。研究目的与意义:探索区域性武术文化的多样化保护方式,对武术本身的文化形态特点,对其原生态内容进行还原和保护,为武术的活态传承提供更好地发展方向。研究结果:1、武术文化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它本身是一种活跃的方式存在和再造,因此,需要保持它本身的动态性;2、武术文化与地方文化特点具有关联,因此拳种的地方特色单凭拳种本身所体现的演练方式和标本记录无法完全显示;3、武术文化基于传统文化应运而生,因此,现代化的再造影响着传统武术被人们正确看待。认为1、博物馆可对武术文化进行陈列展示、原生态还原和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具现化展示;2、利用原址保护并采集信息的方式,保留原址或者展现在博物馆中,为拳种提供全面的情景再现;3、将传统武术历史文化逐步展示,让人们真正了解到武术的变迁历程与社会文化、人民需求、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内容。研究结论:1、武术的保护不仅包括其本身的拳种技术、文化,包括其携带的人物、环境、社会是武术的原生态内容,现代化的保护选择方式无法全方位的保护拳种的生存环境,脱离了原始生存环境的武术遭受挤压,将会面临被现代社会遗落和淘汰的风险。2、武术本身独特的文化特点决定了武术不仅仅只能采用传统的博物馆保护方式,基于拳种本身的特点,凸显人的主体参与性,是实现武术不断传承发展的根本。同样,武术的文化与其发展中的社会密不可分,决定了武术博物馆与社会人群的必要联系。3、依托现代科技发展,应用武术内容,将武术文化贯穿社会人群,塑造武术真实的社会形象,使人们正确、客观的理解、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变迁,武术发展与社会需求导向连接,利用现代科技保留传统、应用传统、实践传统,同时满足大众需求。追溯武术文化原生态内容,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已经产生的武术本身,以及相关环境、社会、人文等内容,利用博物馆展示,更是需要打造拳种的全方位内容的保留和展示。纵观武术发展脉络,其内容丰富多彩,还原历史场景,以参观者为主体参与武举制选拔,体验中举的历程;以擂台为形式,邀请参观者参与定时擂台打擂,通过非参与者进行投票选拔;通过押送镖来了解绿林好汉之间的情结与绿林规矩。对武术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还原,为武术提供更多可能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