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患者脑脊液TDP-43含量及与病程、起病节段等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检测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与健康人脑脊液中TRADNA结合蛋白43(TDP-43)含量,探讨脑脊液中TDP-43浓度变化与ALS病程及起病节段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收集到的ALS和健康人脑脊液中TDP-43的浓度,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S患者脑脊液中TDP-43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起病节段由上而下其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病程发展,其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TDP-43是ALS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可于脑脊液中检测出来,其浓度在ALS患者脑脊液仲明显增加,不同起病节段其浓度存在下降趋势,但与病程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观察滋阴活血疏风法对艾滋病皮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HIV/AID皮疹患者75例,在抗病毒药物联合中成药益艾康胶囊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过敏煎合四物消风饮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加味四物消风饮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45例,治愈38例,治愈率84.44%,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30例,治愈23例,治愈率76.67%,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有显著差异(P<0.0
目的 观察艾滋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病毒与艾脂1号治疗对减轻线粒体毒性效果及PBMC内线粒体DNA D-IOOP和COII区基因变异的影响.方法 5例艾滋病患者基础资料见"艾脂1号治疗HAART后脂肪异常分布临床观察,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患者给与抗病毒治疗,出现血脂异常和脂肪异常分布,加用艾脂1号中药联合治疗2年,间断治疗和随访6年.HAART开始治疗时间为2003年1例,2004年2例,200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肛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年3月13日3月20日至四川省汉源县中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布拖县医院、昭觉县医院及攀枝花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220例HIV/AIDS患者进行肛门视诊、指检及镜检等肛肠专科检查,总结其肛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民族、吸毒及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220例HIV/AIDS患者中,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的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病的关系,以及所选取位点对ADAM10的表达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对选取的34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299例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基因型的测序,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首次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患者发病1月内服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0mg/d,39例;大剂量组:40mg/d,39例),之后两组均维持剂量20mg/d至6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发病时、梗死后1月、3月及6月患者的功能状态,以及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梗死后以上3个时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其研究质量,采用RevMan4.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共计患者30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R合并=3.93[95%CI:3.17,4.86],Z=12.61,P<0.
心源性脑栓塞,往往发病年龄较小,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后果严重,超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就目前循证医学依据,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溶栓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缩小脑组织坏死病灶、减轻残疾症状最佳治疗方案。静脉溶栓的优点在于可迅速治疗,无创伤,缺点在于出血副作用较大,不能动态观察血栓动态变化情况,并根据栓塞血管是否再通采取补救治疗措施。血管内取栓治疗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但对于不能血管再通的病人却是可供选择的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计算障碍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在脑卒中后3周内,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计算能力检测,随访存在计算障碍的患者,分别在脑卒中后第3、6、12个月,采用EC301量表进行计算能力评估,了解不同时期患者的计算能力情况,共完成30例脑卒中计算障碍的患者随访观察,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9例.结果:脑卒中患者计算功能可部分自然恢复,计算能力在发病后3个月内明显改善(P<0.01),其后仍有恢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例病患为慢性起病,双下肢无力起病,伴感觉障碍、二便障碍。被误诊为脊髓炎,起病初使用激素治疗,下肢无力症状可稍缓解。考虑可能是脊髓局部水肿减轻导致。但病因未得以治疗故随后症状持续加重。腰穿脑脊液曾出现蛋白轻度升高,考虑为根部病变及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SDAVF的主要依据。以手术治疗阻断瘩口为主。术后早
颈部动脉夹层动脉瘤是青中年缺血性卒中较为常见的病因,大约有20%的年轻人脑卒中由颈部夹层动脉瘤所致。头颈部疼痛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与夹层动脉瘤同侧的后枕部、项部疼痛。后循环卒中包括脑干、小脑的TIA及梗死,最常见的表现为Wallenberg综合征,大约有26%-43%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表现有Wallenberg综合征。眼部症状也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常见表现,包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