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烟SK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被泛素介导的翻译后修饰和被泛素蛋白酶系统介导的降解在细胞生物学进程的调控中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调控方式(Glickman and Ciechanover,2002).SCF(SKP1/Cullin1/F-box) 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由多个蛋白及蛋白复合体形成,能够介导靶标蛋白的泛素化.而靶标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则作为介导该蛋白被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的信号.SKP1蛋白是SCF复合体中的一个核心亚基,具有特异性地连接Cullin1(CUL1)和F-box蛋白的作用(Zheng et al.,2002).近年来,关于病毒编码的蛋白和SKP1蛋白互作的报道不断出现.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的P0蛋白和拟南芥SKP1蛋白互作,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P7-2蛋白和玉米、本生烟、拟南芥等植物中的SKP1蛋白均互作(Pazhouhandeh et al.,2006;Wang et al.,2013).
其他文献
甘蔗鞭黑穗病是甘蔗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由不同性系(+、一)的单细胞菌体通过有性配合产生双核菌丝体侵染寄主。有性配合是甘蔗鞭黑穗菌生活史最重要环节之一,更是病原菌入侵寄主的必要前提。本项目以甘蔗鞭黑粉菌+、-两性系为材料,通过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的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其中东北稻区和华中稻区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两稻区冬季温度差异显著。分生孢子是稻瘟病菌越冬的方式之一,为了了解各地稻瘟病菌群体是否各自进化到适应各地的环境温度,对东北和华中稻区的73个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的低温耐受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数(0、5、10、15、20)的低温(-21℃)处理后,东北稻区与华中稻区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差异显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有效方法,因此理解病菌群体中无毒基因型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指导品种合理布局。针对稻瘟病菌的Avr-pik基因,本试验设计引物对2014年东北及华中稻区的水稻及杂草上共计47稻瘟病菌分离物的该无毒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稻区稻瘟病菌群体中的该基因主要以一个优势基因型存在,主要是Avr-pik-C或Avr-pik-D,其他基因型包括Avr-pik-B和Avr-p
杧果畸形病又称杧果丛芽(花)病、杧果簇芽(花)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其症状可分为营养器官畸形和花序畸形.我们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采集到腋芽膨大并产生大量嫩芽,围绕主枝条长一圈嫩芽,嫩芽数明显多于正常枝条,主枝条丧失顶端优势,节间明显变短的疑似杧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为该病的致病菌.采用Fusarium mangiferae的特异性鉴别引物1-3F/R和AF1对致病菌
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是由长链脂肪酸(C16-C18)延伸生成的长度大于18个C的脂肪酸;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用酵母ELO蛋白序列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通过blast比对找到一个ELO同源蛋白.通过Split-marker基因敲除法,获得了2株独立的由同源重组产生的缺失突变体△ku70△elo.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出发菌株△
会议
病毒繁殖与提纯是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基础.本研究将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接种于三生烟等13种寄主植物,根据症状表现选择本生烟作为繁殖寄主,通过高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后提纯TMGMV.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剂,制备了TMGMV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并组装DAS-ELISA检测试剂.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组装的D
在作物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系统中,作物持久抗病的现象鲜有报道。尽管如此,已报道的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物持久抗病的原理。本研究分析了元阳地区糯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持久抗病性。通过对多年从糯稻和非糯稻上采集的稻瘟病菌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两种水稻寄主上,两个稻瘟病菌的亚种群共同存在,交互侵染几率较小。通过对这两个稻瘟病菌亚种群中效应子数目的检测,我们发现侵染糯稻的稻瘟病菌与侵染非糯稻的稻瘟病菌相比含
致病疫霉菌隶属卵菌,是一类在系统发育上不同于真菌的真核病原物,存在较为独特的致病机制。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致病疫霉菌编码数量庞大、频繁变异的效应因子(如RXLR效应子)干扰寄主植物的免疫反应使其感病。近年来针对RXLR效应子的致病分子机制的解析局限于少数几个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的无毒蛋白,如致病疫霉菌无毒蛋白Avr3a、Avrblb1、Avrblb2、Avr2等。数以百计RXLR效应子的毒性作用机
小麦白粉菌(有性态:Blumeria graminis.f.sp.trtici;无性态:Oidium monilioides Nees)有性繁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小麦白粉病可能的初侵染源之一,真菌有性繁殖中对性别控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交配型基因座.为进一步研究小麦白粉菌的有性繁殖方式,本研究根据MAT1-1-1部分基因序列(GeneBank登录号HQ 171902)和MAT1-2-1部分基因序列(Ge
SynaPtotagmin(Syt突触囊泡结合蛋白)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内分泌及神经细胞上的蛋白质家族(Matthew,1981).哺乳动物及拟南芥中均发现有多种亚型(Chapman E.R.,2002;Craxton M.,2004),且前人研究表明拟南芥中SYTA能够调节内吞,不同的病毒转运蛋白是通过内吞循环途径将病毒基因组转运到胞间连丝来实现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的,拟南芥SYTA与不同病毒的运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