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地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新农村建设中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问题和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问题,尤其是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被列入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势必要求新增建设用地,但客观上农村宅基地人均用地面积偏大,必须提高农村宅基地为主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因此,如何既满足新农村建设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又实现农村居民点规模的缩小,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论:针对当前浙江省的农村宅基地的现状,本文提出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的长期途径,过渡性用房是值得探索的新增建设用地短期供给的新模式。
其他文献
提出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方式,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式,结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来阐述土地整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土地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土地整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稳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努力提高土地整理的科技含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有力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可走向片面。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征地难的焦点集中在安置补偿方面,特别在当前社会转型特殊期,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角度,探究征地难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现实可行的对策。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涵义及其原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分析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几个理论。研究结果: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支撑广泛,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等。研究结论:城市土地要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技术进步、进行产权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耕地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整体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对湖北省各地区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并对湖北省各地市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衡量了湖北省农地非农化的空间效率,得出以以下结论:湖北省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比较优势和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得到的启示为:应给予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武汉、黄石等地区更多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指标,把东部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转移一部分给中西部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文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理论,通过对辽宁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指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GPs/PDA在山地丘陵地区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PDA的精度满足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土地调查要求。在此基础上,对GPS/PDA在土地调查中的利用进行案例分析和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以重庆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为背景,选取了南岸区茶园工业园为研究区域,详细介绍了运用RS和GIS相结合进行土地执法检查工作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利用生成的遥感监测变化图斑数据库,对茶园工业园的用地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最后,总结出RS和GIS应用于土地执法检查工作的优势。
本文论述了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新时期对区域规划的要求入手,阐明了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和基础的一致性、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手段,比较科学地分析了区域规划是实现生态经济模式的必然途径、区域规划可配合市场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