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沉水植物对滴水湖引河水净化与净生产力的模拟实验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水植物的茎、叶和表皮都与根一样对水体中不同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收、吸附作用,选取上海地区常见5种沉水植物对滴水湖D港引河水进行净化与生产力关系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5种植物在6g/L种植密度下,能有效降低引河水中氮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呈下降趋势。2)5种沉水植物净生产力均偏低,在6g/L种植密度下,苦草的净生产力较高为0.78gC,伊乐藻为0.72gC,轮叶黑藻为0.63gC,马来眼子菜为0.33gC,狐尾藻为0.12gC。3)5种沉水植物在种植密度为9~12g/L时,均出现自屏效应。
其他文献
对分层水库密度流流动的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流动特性将水库分为射流区、下潜区、交换区。引入进口密度弗汝德数及分层指数分别表征水库来流边界条件及水体分层强度,采用三维浮力流模型对水库密度流流动的三种典型过程表面流、交换流、下潜流进行模拟,并对分层水库中污染物输移的典型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为水库水质、水生环境管理与调度、水库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云龙湖水库(简称云龙湖)位于徐州市南郊风景区,是一座集旅游、游泳、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人工水库,本论文通过对云龙湖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的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对湖水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并通过对叶绿素a、总磷、总氮、COD和透明度等监测,进行了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得出云龙湖各监测点位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已处于中营养至富营养程度,从而断定云龙湖水体已富营养化。
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衡水潮湿地的水环境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衡水湖水文水质实测资料,表明模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利用EFDC模型调水前后水质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对衡水湖湿地的水环境的影响,数值预测结果表明:在引水期流场会随着进水和出水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水温受水深和大气温度影响,而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水温影响;不同的引水水质和引水方案导致引水结束后氨氮浓度场有所不同;总体
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每两周对上海市临港新城滴水湖的引水河、河湖混合区、湖体3个区域的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及八大离子进行监测。3个区域的离子总量分别为2.23g/L、2.24 g/L、2.22 g/L,均属于微咸水,阿列金分类法结果得其水质类型为。选取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 -N)、总氮(TN)、总磷(TP)4项指标计算
新立城水库是吉林省长春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目前水污染较重,新立城水库融雪期、丰水期各监测点多年平均水质监测数据和水环境评价结果表明,水库水质不能满足其Ⅱ类水质标准,融雪期氨氮(NH3 -N)和总磷(TP)超标,丰水期TP超标。应用平均浓度法和水库水质模型得到点源融雪期入库负荷为NH3 -N 30.48 kg/d,TP 8.26 kg/d,丰水期入库负荷点源NH3 -N为46.32 kg/d,TP
2008年7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18个湖泊与水库进行了系统的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共37种,其中节肢动物门29种,占总种数的78.3%;软体动物门4种,占10.8%;环节动物门3种,占8.1%;线虫1种。优势种为羽摇蚊群(Chironomus gr.plumosus)和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eus)。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白洋淀水位-水资源量-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白洋淀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模加和”方法,计算出水资源可持续承载综合指数,运用频率分析法研究了水资源承载力最佳水位,并明确了白洋淀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在丰、平、枯状态下的承载状况,提出了白洋淀水资源保护对策。
博斯腾湖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小湖区四个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环境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小湖区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景观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咸化等方面。
本文通过分析渤海的资源现状,发现造成渤海资源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提出了一是加大力度治理污染,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二是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从生态原则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土著种及生态位原则、建设海洋牧场原则、休渔期与渔具优化原则、生态补偿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人造生物膜》是模拟天然生物膜、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生物强化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具有不易流失、易沉降、高效、长效、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在水环境治理和净化中独具优势,不仅可用于污染水体原位修复和底质治理,还可与水处理设备配套使用,提高净化效率。《人造生物膜》大幅度降低了制药废水严重污染水环境中的COD、氨氮、臭气,提高透明度,使一池死水重现生机,并保持时间超过14个月;在北京动物园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