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2株产蛋白酶北极楚科奇海耐冷细菌BSw20308、BSw20353进行菌种鉴定,并研究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观测、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将2株细
【机 构】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6
【出 处】
: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2005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株产蛋白酶北极楚科奇海耐冷细菌BSw20308、BSw20353进行菌种鉴定,并研究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观测、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将2株细菌鉴定至种;分别在15、25℃培养细菌,检测培养液中蛋白酶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酶活力.结果:分别将这2株蛋白酶产生菌定名为PseudoalteromonaacitreaBSw20308与PseudoalteromonastetraodonisBSw20353;2株菌存在较近亲缘关系,序列相似性为98﹪,但在表型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培养温度下,2株菌表现出不同的产酶特征:(1)菌株BSw20353在25℃培养,蛋白酶活力比15℃培养下降明显;菌株BSw20308则相反,25℃培养,蛋白酶活力比15℃培养显著增加.(2)菌株BSw20353在15℃培养,蛋白酶活力分别在35、50℃有2个峰值,而在25℃培养蛋白酶活力仅在50℃有1个峰值;菌株BSw20308无论是在15或25℃培养,其蛋白酶活力均在40、50℃各出现1个峰值.结论:培养温度的变化对同属、不同株的2株细菌产蛋白酶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说明不同的极地海洋菌株可能采取不同的生长、代谢调控及产酶策略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崇明东滩是候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06年候鸟北迁时期,在崇明东滩对8种常见(行鸟)鹬类的体重变化进行了研究。对(行鸟)鹬类每周平均体重的方差
对再引入释放前的饲养个体进行适应性野化训练,是提高再引入成效的重要步骤。2004-2005年,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是湿地鸟类迁徙中途停留觅食的"驿站"和越冬地。保护区迄今未有全面系统鸟类调查,笔者于2002~2006年先后在该保护区进行了5次调查。共
2004年和2005年的4~7月,采用聚集取样的方法,对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自然保护区高山雪鸡(Tetraogallushimalayensis)繁殖期的两性觅食效率和警戒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纯色鹪莺(Prinia inornata)具有繁殖期身体量度小于非繁殖期的特性,开展相关研究对了解鸟类新的生存和繁殖策略有重要意义。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广东省肇庆地区对纯色
我们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内,对1996年标记的被5种次级洞巢鸟利用并保存下来的104个巢址进行了4年再利用跟踪调查。
所标记的巢址被5种次级洞巢鸟、2种初级洞
1999~2006年春夏季节对河南郑州市区夜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夜鹭于每年3月上旬至9月底在市区行道树营巢繁殖,在营巢地居留期约210d。夜鹭单独成群,或与池鹭、白鹭
对化石标本的内部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常规方法是对标本进行实体解剖,然而对于禁止实体解剖的珍稀化石来说形态学研究只能停留在标本的外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及三维可
古DNA是指从考古和化石材料中得到的DNA.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DNA研究经历了从个别样品中获取线粒体DNA小片段,到大范围研究古代群体,甚至灭绝生物的线粒体
本研究是对陕西汉水流域三级阶地梁山遗址龙岗寺地点部分旧石器时代标本的研究报告.通过对其中的121件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剥片模式、数据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方法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