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胸锁乳突肌岛状瓣动力性修复腮腺癌术后面神经功能

来源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带副神经分支的改良胸锁乳突肌岛状瓣动力性修复腮腺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对11例腮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带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分支的改良胸锁乳突肌岛状瓣动力性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解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肌支并在分叉点切断,同时制备以甲状腺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胸锁乳突肌岛状瓣,将副神经断端与面神经总干残端吻合,肌瓣通过颊部隧道分别于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缝合来修复面瘫。结果:1例患者因无法保留足够的面神经总干残端仅行肌瓣修复,其余10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8例(80%)患者在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到Ⅱ级水(House-Brackmann分级)。结论:神经化改良胸锁乳突肌岛状瓣在修复面部凹陷的同时动力性重建面神经功能,技术要求简单,修复效果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山芝麻抗炎镇痛止血有效部位。方法:分别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大鼠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用玻片法和断尾法观察其止血作用。结果:山芝麻正丁醇部位在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和延长痛阈值时间﹑缩短小鼠凝血和止血时间等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止血作用与云南白药相当。结论:山芝麻抗炎镇痛止血的有效部位是正丁醇部位。
实验树鼩接种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其中围生期接种的树鼩77只、非围生期接种的树鼩49只。定期获取接种后动物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标本。以ELISA定性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HBV感染标志(两对半),以FQ-PCR检测所有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DNA,初测阳性的血清标本加以TRFIA定量检测血清HBsAg,并以nPCR、Southern blot、 Dot blot检测HBV DNA,以电镜观察H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应用生物学方法使分化的体细胞发生重编程,从而获得的可不断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iPSCs既具有向多种细胞或组织分化的特性,又可避免免疫排斥,并且不涉及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已成为了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自首例iPSCs的成功诱导以来,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研究,使iPSCs的
神经干细胞用于神经学临床修复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是首先完成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大量扩增。鼠、人、猪中都已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已尝试用于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尽管在鼠和人上的研究很多,相对于鼠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学临床应用上的局限和人神经干细胞在材料来源上的不便,猪作为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模式动物有很大的潜力。但关于猪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对这方面的研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正常肾功能主要是泌尿,通过泌尿排出代谢废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其次,肾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如分泌肾素、前列腺素等。肾脏为高灌注器官,对缺血及再灌注均敏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发病因素,在临床上常见于肾移植、肾血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建立人大肠癌SW480裸鼠模型,探索其差异,为后续药物与临床基因治疗人大肠癌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细胞移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把人大肠癌SW480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人大肠癌裸鼠模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成瘤率,并进行细胞调亡的相关检测。结果:组织块接种法未能建立人大肠癌裸鼠模型;接种2×107大肠癌SW480细胞肿瘤生长情况良好,成瘤率100%,肿瘤生长曲
目的:构建导管术致新西兰兔充血性心衰的心气虚模型。方法:运用导管术造成兔的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造模后15d和30d从一般状态、饲料消耗指数、体重增加指数、心率、呼吸和心电图等指标进行量化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BP、DBP和LV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性下降,造模后15d、30d家兔活动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抓起反抗力度减轻,饲料消耗指数与体重增加指数降低,呼吸和心率明显增加,且出现异常Q
总结13例鼻咽癌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提高舒适感,严密观察病情及护理,做好出院护理指导,对术后病情恢复、并发症的发现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复发。13例均无并发症后出院。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多位于舌、颊、软腭等部位,手术扩大切除后遗留的缺损大多需要即刻重建。理想的软组织缺损重建,常需达到外形和功能恢复。但是,虽然多年来临床医生致力于功能修复的探索,仍未能取得明显进展。而对于解剖外形的重建,则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对口腔领面部软组织缺损精细重建的目标以及方法进行了介绍。
目的:探讨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3例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抽取人骼前上棘骨髓,分离出hBMSC,体外诱导和扩增,将hBMSC与部分脱钙骨复合,于体外培养1月后,手术植入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PET-CT检查随访。结果:P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