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静息态神经网络的多频段脑磁图研究

来源 :华东地区第十三届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学术会议、2016年安徽省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尽管既往已有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偏头痛患者静息态神经网络改变的报道,但这种异常的神经网络是否具有频段依赖性并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脑磁图以及图形理论中的概念,探讨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作间期神经功能连接网络在源水平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的频段特异性. 材料与方法:利用脑磁图采集20 名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及20 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的源水平功能连接数据。脑磁图采样频率为6000Hz,采集时间为2 分钟。利用图形理论,分析无先兆型偏头痛患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从低频(0.1–1 Hz)到高频(80–250 Hz)的各神经网络参数是否有差异,并进一步明确这种差异是否与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关。 结果:图形理论分析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脑部功能连接网络功能异常,表现为在8-12Hz,30-80 Hz 与80-250Hz 频段,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整体连接强度增加,并且在12-30Hz 与30-80Hz 频段,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在眶额回、丘脑以及组成默认模式网络的一些区域(包括额上回皮质、顶下回皮质与后扣带回皮质)的节点连接强度增加;在8-12Hz,12-30 Hz 与30-80Hz 频段,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整体度增加,并且在30-80Hz 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脑部在与痛觉处理有关的区域的节点度增加,包括眶额回皮质,额上回皮质,辅助运动区以及丘脑;在0.1-1Hz 与4-8Hz 频段,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路径长度增加;在8-12Hz,12-30Hz与30-80Hz 频段,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聚类系数增加。此外,异常的功能网络与偏头痛的病程长度呈正相关。 结论:本结果表明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脑部固有网络在高频及低频范围内显著受损,并且这种受损与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患者神经网络的改变可能提示偏头痛与大脑的功能重组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临床上一例用TIP技术治疗抽动障碍的个案,报告治疗过程和技术策略,探讨治疗效果,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在心理治疗上对抽动障碍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HI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HIV原发性系统感染、机会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三大类。周围神经病变约占AIDS感染所致神经损害的8.3%。HIV神经系统感染引起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多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感觉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进行性多发性神经根病和神经节神经炎等。多发性神经病最常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虢周科教授提出新的医学理念“状态医学”诊治疾病,采用三维诊断法,辨证用药,辅以心理疗法,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外源性光敏性皮肤病本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其为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为人体皮肤对紫外线过敏,紫外线照射引起人体引起变态反应.现临床上多用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紫外线过敏(日光性皮炎)所带来的痛苦.一时见轻,但过一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反复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现分析虢周科教授运用抗焦虑抑郁结合中医治疗日光性皮炎一例,以提高对本病
虢周科教授是深圳市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临证30余年,擅长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病,其中治疗抽动障碍亦颇有独到之处,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总结虢周科教授多年诊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归纳其对抽动障碍病因病机的理解和运用健脾化痰、柔肝息风(兼补肾)、宁心安神、行气解郁四大法则为临床治疗的思路提供指导.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从传统的单胺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可塑性介导的神经网络对外界刺激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而冷休克蛋白对神经可塑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新的探讨,并综述了近年有关抑郁症海马神经可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内容,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所有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病因分布以LAA型为主,占41.7%.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病为主,占66.7%,未发现危险因素的2例,占16.7%.起病时临床表现:以肢
蛋白S(PS)是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其与活性C蛋白结合,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是重要的生理性凝血抑制剂.PS缺乏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大量研究报道蛋白S缺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但近期研究发现蛋白S缺乏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抗凝蛋白的缺陷,使凝血系统失衡,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梗死.因蛋白S缺乏在脑血管病病患者中出现率较低,在临床中常常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
健身气功根植于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其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修身养性、健身强体的作用.本文重在探讨与分析健身气功中“调身”、“调心”、“调息”三大要素如何在心理问题中发挥预防及干预作用,以期更进一步挖掘健身气功的价值内涵,为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拓展一种新思路.
目的 比较精神障碍患者与普通人群童年生活特征,以了解患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包含有童年生活经历和童年表现特征的广安门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WMPI)调查了1494例普通人群和455例精神障碍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对自然恐惧程度小(OR=2.37)、谨慎程度小(OR=2.23)、家庭自我不良感程度大(OR=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