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LPJ(Lund-Potsdam-Jena)全球动态植被模型估算未来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生物量(biomass),夏季径流量变化(runoff).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IPCC-AR4两个未来情景:A1B、B1),中国陆地植被NPP,NEE,biomass和runoff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年中国陆地植被平均NPP呈明显增加趋势,
【机 构】
:
山东省枣庄市气象局,枣庄,2778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LPJ(Lund-Potsdam-Jena)全球动态植被模型估算未来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生物量(biomass),夏季径流量变化(runoff).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IPCC-AR4两个未来情景:A1B、B1),中国陆地植被NPP,NEE,biomass和runoff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年中国陆地植被平均NPP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A1B情景下,增加趋势更加明显;(2)我国生态系统的碳汇强度则呈逐渐减弱趋势,并有向碳源变化的趋势;(3)我国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4)夏季径流量表现出了较弱的增加趋势,且平均增幅基本一致,年际间振荡有加剧的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与20th century 1948-2008年的月平均风速资料,和NCEP/NOAA/CPC同一时段内的月平均降水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华北,华南,和澳大利亚东、西、南、北部各部分地区降水与其上空急流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与急流轴位置的相关性,中国西北地区冬季比较显著,华北地区冬、春季显著,华南地区春秋季比较显著.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春季比较显著,西部地区均不显著,南部地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1951—2010年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简称暖池)热含量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及其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前期暖池热含量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超前2个季节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前期11—1月暖池关键区(166.5°E—173.5°W,7.5°S—3.5°N)0—200m热含量的偏低(高)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
利用NCEP提供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和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发展的每个阶段对中国降水异常的影响,以期为华北降水预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发现:中国降水异常分布对ENSO发展、强盛、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发展阶段的El Ni(n)o事件会导致华北、东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而使江淮流域以及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处于强盛阶段的El Ni(n)o事件会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而使东北地区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用于研究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数量特征,使用相关系数,对相关关系的存在性给出判断,同时对相关关系的强度给出度量和分析.它可以作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的预分析过程.本文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副高特征量1月和7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系数表,通过筛选,得到副高相似数据,与2010年1月副高相似的有: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
本文利用GODAS海洋温度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对江南春雨的影响,并通过高低层环流异常解释了其可能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前期夏季暖池区热含量影响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150°E-166°E,9°N-16°N,与春雨强度呈显著反相关,前期夏季关键区热含量的显著偏低是春雨异常偏多的强信号.(2)多雨年和少雨年大气环流
首先确定了湖北省暴雨分级的标准,对1982年以来的所有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归类,对每一类暴雨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每一类暴雨提出了预报思路,对今后的暴雨预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研究表明,夏季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大于机械作用,夏季副热带高压在高原东西两侧断裂,中低层高原东(西)侧盛行大规模向极(赤)流,通过大气三维大尺度稳定度指数诊断,高原东(西)侧以上升(下沉)运动为主.高原地表冷热源性质具有相对性,相对高原上层(周边地表层)高原地表是热(冷)源.高原高层相对它周边高层是热源,高原周边地表层相对高原地表也是个热源,这样按热成风原理高原上(下)层才能盛行反气旋(气旋)环流.虽
2012年3月21日河北南部出现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雨强较大,并且伴有多种天气现象,特别是降水前期的小冰粒,降水过程中的雨雪相态的转变,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难度较大.
本文使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年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得出: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低年,南下的冷空气偏强,有利于冷空气与夏季风西南暖湿气流在淮河流域上空交汇;淮河流域上空环流斜压性异常强,对应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发展,并伴随水汽的输送和辐合均异常偏强,为淮河流域降水增多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低年的情况正好相反.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
本文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1979-2011年欧亚大陆地区(0-180°E,0-90°N)春、夏、秋、冬各季节地表温度的演变特征.发现春、夏、秋季温度的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型大部分地区呈现一致变化的特征,而冬季温度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季节,呈现为中纬度与高、低纬度反相变化的特征,并且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转折,转折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冬季温度异常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