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电磁测深仪试验对比效果

来源 :第四届勘察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jzs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利用天然电磁场进行勘探的方法原理,并简述改造中的仪器结构同时介绍了利用该仪器进行野外勘探试验对比的一些结果.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26日和7月11日,四川省丹巴(県系)鹅狼沟和邛山沟先后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其冲出物方量分别达50万和70万m3.两次泥石流灾害都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前期长时间降雨对沟内残坡积物的充分浸泡和最后短历时强降水的激发是这两次灾害发生的共同特征.本文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对该地区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和危俭度评价是建立实用的防灾预警体系的前提.此外,对当地群众防
本文基于洪水灾害系统特征,提出了区域洪水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洪水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定区域各类承灾体在遭受不同强度洪水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建立了包括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属性和社会救灾能力在内的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指针体系、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基于以上方法,完成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本文首先介绍三峡工程及其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讨论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江湖关系的影响;最后,对三峡工程完成后防洪策略调整思路提出了建议:在防洪总体方略上,应由洪水防治向洪水管理过渡,在具体对策上,应由工程措施为主调整到以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特别强调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使人与洪水能够共处.
本文通过对η坐标数值预报模式预报的降水量检验分析,发现η坐标数值预报模式对青藏高原天气系统活动造成的四川盆地降水预报明显偏弱,且雨区偏北、偏西.本文使用风场资料对高原天气系统作自动识别,进行了对高原天气系统影响降水的强化与雨区漂移的处理,研究得出了η坐标数值预报模式释用强降水预报方法.通过对1991-2001年四川盆地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的气象成因分析,研究得出了四川盆地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下泥石流
本文在介绍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基础上,回顾了三峡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重庆市丰都、忠(県系)、开(県系)、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及湖北省巴东、秭归和兴山等移民迁建城镇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本文认为在对灾害地质体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题,三峡库区库岸防护应该结合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港口建设、移民安置、滑坡灾害治理综合进行,由于水库移民安置中可建设用地资源的不足,在
本研究以地声探测器(Geophone)量测土石碰撞时所产生之地声,实验所得地声之时域讯号利用快速傅立叶转换(FFT)及GaborTransform转换为频域讯号及时间-频率讯号,以探讨土石地声之频率、传递速度及随距离衰减特性.本研究之实验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于实验室内量测石头以自由落体方式撞击水槽内之土石材料所产生之地声.此部份之实验主要是探讨地声探测器倾斜不同角度时所测得地声讯号之差异.第二部
本试验以交汇角、主槽流量、支槽坡度、泥砂浓度等变因,进行室内渠槽实验,并应用数字影像技术于高含砂支流入汇主河行为之实验量测.其实验之量测方法是使用雷射光笔投射于交汇后形成之冲积扇,以撷取各投影剖面,再经由坐标转换得出数字地形资料,所获得之相关结果均可作为数值仿真之参考.经由数字影像技术之处理,本实验成功地获得了堆积扇堆积体之初步量测成果.这种新的量测方法可简易且精确地获得实验资料,并透过对冲积扇形
土砂灾害治理调查,有助于了解调查区内可能发生土砂灾害的地点、规模与分布情形;而治理规划系利用工程方法来防止上述地点发生灾害的手段.本文以土砂灾害之环境现况、发生原因、地点与规模等主要因子项目进行调查,结合理论分析、航照判释、现地调查等方法,达到建立灾害活动性与影响性资料,依此可作为工程治理规划之轻重缓急依据,及未来防灾与应变实务提供具体规划蓝图.本文以日月潭国家风景区为例,说明上述方法有助于环境管
复杂地形区小流域侵蚀预报研发是目前侵蚀预报模型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所在.本文基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形复杂、径流和侵蚀产沙具有明显垂直分带性、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对流域侵蚀产沙贡献大的特点,以栅格DEM(DigitalElevationModel)为基础,提出由水文模块和侵蚀模块两部分组成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分布式水蚀预报模型结构.水文模块包括降雨、截留、微地形表面存储、入渗、地表径流和沟道流过程,采
本文总结了我国航空物探工作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航空物探在矿产勘探、地质填图、找水及其它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