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的无人指控系统架构设计

来源 :第十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无人集群指控系统建设需求,实现多种无人装备的快速接入、指控业务的快速拓展以及多样的系统部署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无人指控系统架构。无人指控系统通过指控业务驱动多个微服务实现无人指控系统的分布式集成。本文提出的基于微服务的无人指控系统可以充分满足现有无人装备的多种指控需求,对提高作战信息化程度和无人集群指挥控制能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2019年暴发的COVID-19传染病突如其来,蔓延迅速,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对COVID-19传染病的研究是极具价值的。本文首先基于疫情数据建立了SIR-Poisson与SIR-ARIMA组合模型,用以刻画COVID-19的演化规律。其次,以COVID-19的传播机制为根据,建立了多个数学模型,并分析了COVID-19的动力学行为。本文研究的主要
学位
集值均衡问题作为最优化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数理经济和交通系统等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在局部凸空间中考虑改进集的概念,从而引进带约束集值均衡问题的E-全局真有效解。其次,讨论它的性质以及与E-弱有效解、E-Henig真有效解之间的关系。最后,获得了带约束集值均衡问题在E-全局真有解意义下的标量化定理、Kuhn-Tucker型以及Lagrange型最优性条件。全文主要
学位
仿射几何学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变分问题也是在仿射几何学的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章重点针对中心仿射超曲面的体积变分及平均曲率函数的变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部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本文主要分为五章内容介绍:第一章主要介绍仿射几何、中心仿射几何以及中心仿射超曲面,接着表述了仿射几何中的完备仿射球的分类问题、常曲率仿射球的局部分类,最后从欧氏空间至仿射空间介绍了几何变分问题的发展,
学位
早期工业革命技术和近期计算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都是通过提供更加先进的工具,帮助劳动者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扩大产出。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则是通过提供可以替代劳动者的工具来提升产出效益,为企业建立核心的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企业的会员营销业务可以好的利用自身大数据的获取优势,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会员营销策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在会员营销、科技型企业营销方式、智能化应用、保障措施的方法和
学位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引起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数学等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一致性问题的研究。若系统中存在多个领导智能体,相应的一致性问题也称为包含控制问题,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固定时间包含控制问题。首先,研究了有向网络拓扑下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固定时间包含控制。然后,对于具有外部干扰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固定时间包含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
学位
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设备制造和生产能力已经跃居全球首位。随着国家转型升级以及内需的需求,中国的机械制造在过去几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液压作为机械制造行业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国内液压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内液压公司。同时国外的品牌技术发展也推动和促进中国液压行业的发展。液压行业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液压企业想要在竞争水平较高的环境中谋取生存与
学位
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四十年间孕育了一批电子设备制造的出口型企业。对外贸易,是广东省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助力广东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借此广东省成为我国的贸易大省。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国的外贸发展形势日渐严峻。美国发动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打击,导致一系列困境,我国政府根据当前环境,提出国内外“双循环”经济促进政策。GC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电声原始设备制造商(简称:OEM),创始时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发展趋势迅猛,该趋势试图通过利用更加安全、兼容性的身份识别,来增强信息安全和遏制网络攻击。目前,世界各地中不仅存在着越来越多的跨设备和信息系统间的网络安全威胁,而且新冠病毒大流行还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和公司对数字和物理风险的思考方法。因为人类为获得生物识别技术所提供的方便,就必须付出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但在通常情形下,人们如果提供了生物信息,就没有能力掌控这种个人信
期刊
识别标准是生物识别信息概念的核心要素,也是厘清其与一般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关系的重要依据。当下,生物隐私立法呈现出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的两种路径:一种是基于特定信息处理活动产生的生物识别信息,另一种则是根据数据来源产生的生物特征信息。从欧盟立法经验看,前者以“已识别”为标准,存在过于依赖信息处理者主观目的与保护范围较为狭窄的不足;后者以“可识别与已识别”为标准,虽扩宽了保护范围,但易与医疗健康信息和
期刊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到不同的场景,由生物识别引起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等定性研究方法,归纳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其所带来的困境,进而分析国际组织、主要经济体对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归集的个人信息治理政策。研究发现国际组织主要从原则性规范入手,利用“国际软法”对宏观的智能技术运用进行规范。在主要经济体层面,欧盟构建了严苛的治理体系,美国强调实用主义自下而上进行立法,日韩等国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