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sp-ICP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粒径、颗粒数量浓度的表征技术.Degueldre等最早提出采用sp-ICPMS表征水溶液中胶体颗粒的理论,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证明了该技术适用于(80-250)nm不同粒径无机纳米颗粒的表征.环境样品中纳米材料的暴露浓度预计为亚μg/L级,或接近于103-105个颗粒/mL,该浓度远远低于现有表征技
【机 构】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
【出 处】
:
第34届(2016)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sp-ICP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粒径、颗粒数量浓度的表征技术.Degueldre等最早提出采用sp-ICPMS表征水溶液中胶体颗粒的理论,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证明了该技术适用于(80-250)nm不同粒径无机纳米颗粒的表征.环境样品中纳米材料的暴露浓度预计为亚μg/L级,或接近于103-105个颗粒/mL,该浓度远远低于现有表征技术如动力学光散射、差示离心沉降、场流分级分离等的灵敏度;另外,环境分析技术往往受到复杂基体成分如存在的天然颗粒、腐殖酸等的干扰,因此提高环境中纳米颗粒的计量水平是环境追溯和纳米科技风险评估的最关键要素.与常规的ICP-MS不同,在单颗粒模式中,样品中含有的纳米颗粒使金属原子的分布不均,导致其以非恒定流速通过仪器,而以单一颗粒进入ICP-MS炬焰,产生高于背景的尖锋,而此时的背景则代表溶解的金属.sp-ICPMS最基本的假设就是每个脉冲代表了一个颗粒事件,其重要的前提是短的积分时间(10 ms以下)、连续的流速和充分低的颗粒数量浓度(109以下).脉冲的频率直接与纳米颗粒或聚集体的数量浓度相关,而脉冲的强度与颗粒尺寸或质量相关.以Agilent 8800型ICP-MS、结合单纳米颗粒应用模块,以NIST 8012纳米金标准物质为参比标准,对影响粒径和颗粒数量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如纳米材料分散介质的类型、雾化效率的计算方式、参比标准的选择及化学浓度、共存金属离子的浓度等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当积分时间为3ms、以10 ng/L NIST 8012(TEM测定粒径为(27.6±2.1)nm)纳米金为参比时,分别以不同比例的乙醇/水和水为分散剂进行比较.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测定纳米金的粒径稍有增大,但其化学浓度的测定结果较以水为分散剂的样品低约20%,就信号分布图而言,采用乙醇/水为分散剂并未得到较为明显的正态分布图,可见采用乙醇/水并不能显著提高纳米金的分散效果.当软件采用由RM计算雾化效率时,获得的雾化效率结果受参比标准粒径分布的影响较大,从而直接影响粒径和颗粒数量浓度的测定结果.当粒径分布范围越窄时,获得的计算结果越准确.另外,为避免一次同时有多个纳米颗粒进入等离子体,当以NIST 8012纳米金标准物质为参比标准时,其配置浓度最好低于50 ng/L.本方法测定稀溶液中纳米金的等效背景为7nm,纳米金颗粒数量浓度检出限约为4×104个/L,纳米颗粒化学浓度的检出限为0.01 ng/L.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因其具有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评估纳米颗粒粒径、聚集状态、颗粒数量浓度以及与之共存的金属离子浓度等特点使之成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有力表征工具.
其他文献
双酚S(BPS)是双酚A(BPA)的典型替代物,近年来关于它的毒性作用机制报道逐渐增多,例如BPS诱导斑马鱼神经胚胎毒性1、引起肝细胞的DNA损伤2以及促进雄性小鼠肥胖3等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的方法来检测小鼠模型组织(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肺部)及粪便中BPA和BPS的含量,并且比较了分布差异.实验中,选取低剂量组(10μg/kg/day
Peroxiredoxin-ⅡI(PRDX3)is a mitochondrial peroxide reductase that reduces hydrogen peroxide to regulates cellular redox state.PRDX3 is overexpressed in many tumors including liver cancer.It is importa
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MPT-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项目多、装置简单小巧的优点,能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监督检验任务.但是在测定环境天然水样时,钴的灵敏度和重现性低、线性相关性差.当直接使用酸化水样(0.03 M硝酸)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时,10 ppb钴的信号增加30多倍,检出限达到0.03 ppb,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方法适于天然水中痕量钴的快速分析.
硫芥是难防难治化学战剂的典型代表,也是日本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主要组成。一般认为,硫芥作为广泛的烷基化毒剂可引起多靶点多脏器中毒损伤,但其明确的毒理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医学干预措施仍只能将其视为烧伤进行对症治疗。硫芥具有的高反应化学活性使其呈现极其复杂的体内代谢,但现有体内毒代数据仍不支持其毒性作用特征;常规毒理学研究仍未能阐明其体内转归转化及物料平衡;以及尚缺乏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硫芥的内暴露效应等。近
236U是一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微,其含量及丰度水平的提高可作为人类核活动的指纹,在核安保、环境监测以及地质定年等领域应用较广。自然界中236U/238U原子比一般为10-10~10-14[1],远超出了常规的ICP-MS或TIMS方法检测的丰度灵敏度(10-6~10-8)[2]。目前,可采用加速器质谱法(AMS)[3]、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法(LRIMS)[4,5]或样品处理辅助质谱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低于0.05%的元素,尽管在人体内含量微少,但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支撑和维持着人类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病变[1-2],而通过治疗使元素含量回到正常范围后,这些不良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3],因此快速准确检测人体微量元素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分析人体内微量元素时,选择易采集和前处理方便的样品,包括头发、血液和尿液等.对人体微量元素检测方法的探索
有机锡化合物尤其是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能够引起雌性软体动物变性、哺乳细胞生殖毒性、以及人体免疫毒性等,因此有机锡类物质是被欧盟2009/425/EC指令明确限制用于消费品中的有害物。皮革是鞋类和服装的常用面料,因此皮革中有机锡类物质已成为国内出口企业经常要求检测的项目[1]。气相、液相色谱(LC)和毛细管电泳等高效分离手段结合原子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高灵敏度检测器,为锡元素
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功能,也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亟需能在组织、细胞等不同水平上原位分析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分析生物样品的方法.实验采用线扫描模式(扫描速度:40μm s-1,光斑:40μm)和较小的激光输出能量(<1 J cm-2),得到了鼠脑切片和金纳米颗粒暴露后单细胞的金属元素成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