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了解宜兴大雾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及有关物理要素间相关关系。根据1981~2010年宜兴市大雾观测记录,统计分析了大雾天气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并对2001~2010年间大雾的日变化及期间的对应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30年来宜兴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来下降更为显著;从季节上看,深秋到初春为我市雾日多发期,夏季最少。2001~2010年间20时~08时是我市形成大雾的高概率时段,8时~11时是大雾消散的集中时段,大雾的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通过计算得到了能见度与温度露点差、湿度、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65、-0.39。这说明了:水汽条件的相关性最好,其也是大雾形成的最主要条件;而相对湿度越高,能见度就越小;风力越大,大雾就越不容易生成。气温和能见度直接的相关性不大,其主要的贡献表现在温度变化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变化对大雾形成有明显作用。大雾发生时的本地指标表现为:大雾发生时刻的温度露点差≤2.0℃,地面相对湿度≥80%;大雾发生时刻的地面风速≤3m/s;大雾发生时天气的基本形势为:500hpa有偏西气流引导850hpa浅槽迅速东移;地面为弱高压控制。900hpa以上稳定,900hpa以下弱稳定,近地面弱不稳定,中空有下沉运动,地面有弱的上升运动,且大雾时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差值在-3℃~3℃之间。本文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宜兴大雾预报的本地化指标,并在实际的检验中,体现了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