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珠海市大气综合探测基地GPS/MET反演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大气可将水量(PWV)序列,分析了PWV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PWV夏季占总量33.2%,春、秋、冬分别占26.7%、24.6%、15.5%;日变化过程中,最大值出现在20-6时(世界时),最小值出现在10-14时.夏季日变化幅度1.00m,秋、春、冬分别为0.86mm、0.58mm、0.49mm;夏、秋、冬降
【机 构】
:
珠海市国家气候象台,广东珠海 5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珠海市大气综合探测基地GPS/MET反演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大气可将水量(PWV)序列,分析了PWV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PWV夏季占总量33.2%,春、秋、冬分别占26.7%、24.6%、15.5%;日变化过程中,最大值出现在20-6时(世界时),最小值出现在10-14时.夏季日变化幅度1.00m,秋、春、冬分别为0.86mm、0.58mm、0.49mm;夏、秋、冬降水大多发生在峰值出现后的0-2h内,比例分别为66.7%,60%、56.4%,春季为47.1%;当春到冬的PWV的2h增量达到4mm时,降水概率分别为63.3%、31.7%、30.0%、28.6%.
其他文献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black shale in the Ordovician - Silurian in the Upper middle yangzi regio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peripheral),especiall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n the samples by micr
Natural gas plays a key role in China’s clean energy future.The engineered fluids containing chemical additives and proppant are pumped under high pressure into the well to create and hold open fractu
自然界中长时间雷击可能形成电弧放电,易造成缆索承重桥的缆索金属部件熔损,影响缆索的抗拉强度,为此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试验验证等方式系统分析了雷击电弧放电对缆索的影响.雷击缆索形成电弧放电包括雷电直击缆索金属部件表面或(和)雷电通过缆索金属部件之间间隙形成电弧放电,发现该电弧放电导致缆索金属部件形成弧坑、气孔、裂纹等电弧侵蚀危害,降低缆索承重桥缆索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缆索断裂,为此本文还提出起桥梁缆索
本文阐述营口市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防雷工程.通过现场情况实际勘测,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标准分析了雷电入侵雷达塔楼的途径,做出系统并且完备的防雷方案: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防雷设计:外部的防雷、内部的防雷、信息系统的防雷.外部防雷的方面主要是对避雷针安装,均压环、地网、引下线的设计等.内部防雷主要是对供电系统,电缆、波导管的防雷设计.信息系统的防雷主要是对雷达塔楼屏蔽设计以及信号与系统的防雷设计.由
本文利用闪电和雷达等资料,结合双雷达风场反演技术,研究了闪电活动与雷暴垂直气流的空间对应关系,量化关系,并对比了闪电活动生消时的雷暴垂直气流特征.研究发现,大多数地闪出现在0℃层附近垂直速度在-5m/s~5m/s的弱上升和弱下沉气流区(占79.1%),更偏向于出现在弱上升气流区.地闪频次与一定阈值条件下的上升气流体积之间存在联系,相关性随雷暴发展不同阶段存在差异,闪电活动与7km高度冰相物垂直通量
为了研究4105A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建筑物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采用电位降法:通过设置电流极和建筑物的不同间距,测量电压极在它们中不同位置的电阻;用大电流仪表F1628K1T进行对比测量分析,作试验.结果:电流极和建筑物边缘的距离为建筑物对角宽度的2~3倍(2~4倍),测量的"三次指示值的相对误差不超5%"(视在接地电阻曲线有比较长的"水平阶段").4105A的建筑物接地电阻测量中,电流极和地网边缘的距
通过对屏南县信用社综合楼所处环境的勘查,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本身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该综合楼及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进行了雷电风险评估,确定了该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依据国家相关防雷标准,本文就该综合楼的外部防雷系统及内部防雷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制定出一套整体防雷设计方案,以达到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
本研究选取成都地区2008-2012年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根据降水性质分为对流性强降水、稳定性强降水和混合性强降水,利用成都地区GPS水汽资科,计算研究各种类型强降水的降水效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性强降水的过程降水效率最大,其次为稳定性强降水,最小的为对流性强降水.降水效率与降水量的关系最密切,降水效率越大则降水量越大.本地水汽与降水量正相关.外来水汽对降水效率和降水量的贡献远远大于本地水汽
利用常规探测、多普勒雷达探测和气象卫星资料,对昭通市彝良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低涡切变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昭通地区交汇,激发了多个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最终形成一条明显的对流回波带自北向南影响昭通地区,自北向南的水汽输送带和水汽通量辐合区的南移,为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提供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单体在向南移动过程中形成多条带状回波,在昭通市3县(区)长时间维持较强回波特征,
为了解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含碳物质的浓度及其特征,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进行了连续采样,并采用美国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样品的有机碳和元素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0.0±46.5)μg·m-3,(12.63±6.32)μg·m-3和(4.32±1.76)μg·m3.0C和EC明显相关(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