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自由基、抑菌、抗疲劳、抗肿瘤、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以及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等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功效.来源于竹叶酚性部位的竹叶抗氧化物也于2004年被批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而总黄酮含量为该类制剂的主要品控指标之一.在植物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中,芦丁比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具有检测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我们发现,竹叶黄酮中不含芦丁,组分中大部分是苷元,且分子量与芦丁相差较大,若采用芦丁为标准品,测定结果与实际不一致;此外,竹叶提取物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多羟基酚酸以及有机酸类化合物,也会与铝离子络合显色,最终会影响显色结果.因此芦丁比色法并不适用于检测竹叶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本文建立了建立了以异荭草苷为标准品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竹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具体为:称取待测的竹取物样品20mg,加50%乙醇定容,摇匀后,超声20min,静置,吸取上清液1.0mL,于蒸发皿中,加入1 g聚酰胺吸附,于水浴上挥去乙醇,然后转入柱层析.先用20.0mL的苯洗脱,苯液弃去,然后用甲醇洗脱黄酮,定容,于340nm波长下测定.对比以两种不同标准品在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下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异荭草苷为标准品的结果比芦丁的要小.原因在于:作为竹叶中特征性的黄酮成分,荭草苷(分子量:448.38)异荭草苷(448.38),牡荆苷(432.38),异牡荆苷(432.38)均小于芦丁(610.51).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竹叶中的总黄酮容易使结果偏大,采用异荭草苷为标准品更为科学.以异荭草苷为标品,对比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结果,发现比色法的结果偏高.原因在于:竹叶提取物中丰富的多酚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同样具有邻二酚羟基,如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也会与铝离子络合显色,致使结果高于实际值.且无论黄酮单体还是竹叶提取物都有两个吸收区带,最大吸收波长 I 在270nm附近,最大吸收波长 II在340nm附近.由于波长 I 更靠近低波长区容易受到杂质和溶剂的干扰;同时,波长 II 相对平缓,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故选择波长 II 作为最佳吸收波长.又根据四种特征性黄酮的吸收波长都在340nm附近,故选择340nm作为该方法的最佳吸收波长.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异荭草苷最大吸收波长340nm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其他物质的干扰.方法学检验发现,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得到RSD为0.45%,稳定性实验得到RSD 为1.57%,回收率实验得到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8%-105.54%,处于合理范围.因此,以异荭草苷为标准品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竹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采用更具代表性的标准品和选择性更强的检测手段;试剂使用较少,实验操作相对简单.方法学论证显示,此方法结果可靠、准确、灵敏,较芦丁比色法,更适用于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