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是从材料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复杂问题.通过做一个理想化实验,推导出薄壁圆筒的变形能U=(5-4μ)KdpDπL/32Et=Mg△H.这个结构可用于解释管内流动损失的原因,并通过计算得出水头损失△H=(5-4μ)KdpD/4gtE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从材料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复杂问题.通过做一个理想化实验,推导出薄壁圆筒的变形能U=(5-4μ)Kd<2>p<2>D<3>πL/32Et=Mg△H.这个结构可用于解释管内流动损失的原因,并通过计算得出水头损失△H=(5-4μ)Kd<2>p<2>D/4gtEρ.
其他文献
本文在建立了泵腔内流体流动的四层流动模型,计算了不同雷诺数、泄漏量下泵腔内液体的圆周速度、径向速度及压力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泵腔内液体大部分以叶轮旋转角速度的0.48倍做刚体旋转运动,而不是普遍认为的0.5倍;泵腔内压力系数仅是腔体内液体雷诺数的函数,和泄漏量几乎无关;雷诺数越小,泵腔内压力梯度沿径向越大;在泵腔内存在雷诺数和泄漏量的最优搭配.
对原有轴流式转轮叶片设计的奇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轴流泵转轮叶片计算机设计程序.与传统方法比较,目前的方法所设计出的叶片骨线光滑,精度高,木模图合理.算例表明,研发的程序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文中还对程序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按照传统设计方法,比转速超过500的泵应设计成轴流泵.但近年来国内外有降低大型泵成本的强烈要求,这要求泵设计的高比转速比,特别是混流泵.本文介绍了211-80高比转速斜流泵模型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211-80模型最优工况比转速达800,适用扬程5~9m,已进入传统轴流泵领域,与轴流泵相比有过流量大、效率高、高效范围广、无明显不稳定区的优点,可满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部分泵站的需要,且在电站循环水泵等
本文介绍了热管的工作原理,并列举了热管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五个方面的应用,认为应充分利用热管的节能特性,应大力提倡将热管换热器应用在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热交换过程中.
在大量试验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双流道潜污泵叶轮水力设计的方法,并对一些主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叶轮轴面图前、后盖板圆弧半径R、R与比转数n及叶轮进、出口直径D、D的关系,同时还给出了轴面图流道中线的分点方法.提出了平面图流道中线方程及流道截面面积变化规律.
本文总结了作为脉冲射流泵动力源的汽液活塞筒性能方程研究情况,针对其简化过多、与实际工况偏差较大的缺陷,通过深入剖析推导其新的改进型性能方程.
本文以九江石化总厂化肥厂循环水泵叶轮汽蚀为例,分析了循环水泵汽蚀的原因,并就如何防止汽蚀产生,减少汽蚀破坏进行了一些探讨.
本文在已经建立的中央空调水系统仿真器的基础上,针对用于制冷机开/停控制的四个关键的温度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数学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控制体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式,根据水系统的测量数据得出守恒方程式的残差表达式,然后根据残差表达式的数字特征运用统计数学相关的方法建立诊断方程组,最后通过求解诊断方程组完成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与诊断.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诊断出具有固定偏差的传感器故障,为进
叶片式气液多相混输泵应同时兼备泵与压缩机两种流体机械的性能,因此在设计上有相当的难度,探索性很强.目前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本文报导了清华大学近年在叶片式气液混输泵方面的相关试验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目前的研发成果可以满足一定气体含量的气液混输要求.
本文介绍了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的科普大篷车——GV5120XXC型厢式宣传车及车载系列展品,着重从流动科普展览的角度,论述流动科普展示教育装备及特点、功能、设计和效果.流动展览具有流动性强,展览场所不固定,参观人员参差不齐的特点,而展品的数量有限,易损坏.这就要考虑到展品运输设备的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大,易于装卸,同时兼顾到展品的适应性,易于装配、维修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