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WC-X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分子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剂的性能一般与催化剂的组分、结构和载体有关.由于最常用的碳载体VulcanXC-72碳黑(XC)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而WC具有高稳定性﹑低电阻率等优点,因此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d/WC、Pd/XC及不同WC和XC质量比的Pd/WC-XC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显示,所有的Pd/WC-X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都要好于Pd/XC催化剂,而且电催化活性与WC和XC的质量比有关。当WC和XC的质量比为3时,Pd/WC-X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峰电位比在Pd/XC催化剂电极上负移80mV,峰电流密度比在Pd/XC催化剂电极上高约77%.而当WC和XC的质量比为2时,Pd/WC-XC催化剂的电催化稳定性最好。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已经研制成功的1.0MA-LTD 装置,根据LTD 与负载区之间的传输线结构计算得到传输线电感为19.03nH;同时计算了与负载区相连的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分布,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0.5kV/cm;建立了LTD 和丝阵负载的全电路模型,当丝阵负载的初始半径r0=12.0mm、质量m=100μg 时,丝阵负载内爆时刻动能最大为1.522kJ.
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后的MWCNT负载在Ti片上,制备β-CD-MWCNT/Ti电极; 采用电沉积法将PdNi纳米颗粒沉积在β-CD-MWCN/Ti表面,制备出PdNi/β-CD-MWCN/Ti电极.作为对比,在同样条件下制备PdNi/MWCNT/Ti和PdNi/Ti电极.SEM图像表明,PdNi/β-CD-MWCN/Ti电极上的催化剂颗粒具有更小的尺寸,且颗粒均匀.在碱性溶液中,研究了它
Herein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rnary electrode composites, RGO/molybdenum oxide/PANI(RGO(MP).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the resulting RGO(MP)g exhibited much higher electr
以钛基二氧化铱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研究了在HCl介质中煤的电氧化情况,并与H2SO4介质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HCl电解液更适合煤的电氧化,由于Cl-的作用,可以获得更高的电氧化电流.研究了在HCl介质中,K3Fe(CN)6溶液催化剂对煤电氧化速率的影响.分析煤电氧化的电流-槽压(I-V)和电流-时间(I-t)曲线,结果表明,K3Fe(CN)6作为溶液催化剂对电解煤浆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并证明了其
在壳聚糖(CS)阴离子交换膜中添加纳米Fe3+-TiO2,制备了PVA-CMC/Fe3+-TiO2-CS双极膜(BPM,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TiO2较纳米TiO2具有更强的光催化双极膜中间界面层水解离能力,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大大降低双极膜的膜阻抗和膜电阻压降(IR降).当电流密度为60mA/cm2时,PVA-CMC/Fe3+-TiO2-CS双极膜的
在资源匮乏的当代,从废弃物中回收资源是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的.近年来,多种新型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电去离子(EDI)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的新分离技术,环保清洁、工艺简单、低碳经济,其通过吸附、离子迁移以及电再生来实现连续浓缩和回收有用物质.本文着重综述EDI技术的原理、在回收重金属、水回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EDI技术的其他应用研究,并展望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以改进Hummers法合成的GO为模板,水作为溶剂,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水解剂以及表面控制剂,采用一锅溶剂热法制备了Ni(OH)2/氧化石墨烯(Ni(OH)2/GO)杂化材料。FT-IR、XRD和Raman谱图表征证实了Ni(OH)2/GO杂化材料的成功制备;TEM和SEM结果显示,杂化材料中Ni(OH)2不仅能比较均匀地修饰在GO纳米片表面,而且展现出了独特的针状结构。在碱性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两大问题是炭载Pd(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不好和Pd催化剂能催化甲酸分解。本文发现用NH4F络合还原法制备的Pd/C(Pd/C-b)催化剂比液相还原法制备的Pd/C(Pd/C-b)催化剂对甲酸氧化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而且还能抑制甲酸的分解。元素分析的测量表明在NH4F络合还原法制备的Pd/C催化剂上发现含N的化合物。由于在制备Pd/C催化剂时加入的
分子内ECL标记物自身可以产生ECL,不需要任何外加碱剂,是解决现有共混合体系单纯分子间ECL,必须使用大大过量三丙胺(TPA),导致TPA自身氧化产生ECL背景干扰光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TPA取代基氧化不可逆,在使用过程中分子内ECL标记物结构中的TPA取代基团极易被破坏,使标记物丧失分子内ECL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吩噻嗪代替TPA,得到了氧化还原可逆的分子内ECL标记物.对三乙醇胺(
为深入研究柔性碳链连接长度n对双核三联吡啶钌标记物Ru(bpy)32+(CH2)nRu(bpy)32+(n = 3,5,8)自身分子内、以及不同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本文考察了在DBAE(二丁基乙醇胺)、TPA等共反应碱存在下,Pt、Au、GC等不同工作电极上,连接碳链长度n对双核标记物自身分子内、以及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CL强度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