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如何能利用高校和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支持中小学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办学宗旨。对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实施3年(2014年-2017年)的成果进行实地调查,围绕"五项任务"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提炼出包括指导原则、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实施方式举要四个方面的"互动育人"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硕博、报纸三大数据库对"育人模式"、"小学课程发展"、"高校与小学合作办学"、"教育资源供给理论"等关键词进行了检索,检索到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新闻报道等相关文献60余篇,对其中的30余篇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鉴定了"育人模式"的概念,并确定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内容框架。调查法:对"高参小"项目的实施依托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和各结对小学的10名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度探讨了如下问题:如何通过"高参小"项目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高校的支持能否解决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高校与小学在合作中各自的角色定位?如何建立可实现高校和小学各自诉求的合作机制?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提炼。另外,调研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办公室,获得2014年至2017年3年来有关"高参小"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成果汇编等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1)"互动育人"模式的内涵:"育人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服务教育对象的成长与发展,对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概括,以供教育实践选择。"育人模式"既包括可遵循的教育规律,又涵盖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基于上述概念,"互动育人"模式主要从指导原则,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实施方式举要四个要素来论述。"互动育人"模式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体协作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育人"模式的组织架构:高校主管部门;小学体育工作小组;社会力量的负责人。"互动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2)"互动育人"模式的实施方式举要:开启"专家式"的授课方式;开办多维度的培训课程;帮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支持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文对"互动育人"模式的指导原则、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实施方式举要所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四大要素"可确保"高参小"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运行,且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说,"互动育人"模式既有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有可实施的方法体系,且育人效果显著。但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的教育难题仍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解决。(3)"互动育人"模式的作用:"互动育人"模式为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开创新局面;"互动育人"模式为盘活区域之间教育资源提供新思路。"上好学"首先要解决有好的学校可上的问题,如何提升小学的育人功能,提升小学知名度是"高参小"项目的当务之急。互动育人"模式将高校、社会力量的优势育人资源整合并融入到小学校园,使小学有机会吸收校外育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提升其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缓解或解决了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高参小"项目实施4年来,多所小学的办学实力和知名度了有了很大的提升,让部分学校成了孩子们"上好学"的最佳选择。同时,高校社会力量通过"高参小"也实现了校企文化传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互动育人"模式为打通高校、社会力量和小学之间的办学通道,解决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帮忙不添乱"的互动机制使多方机构的"责"、"权"、"利"更为分明。研究结论:"互动育人"模式将教育部门、高校、社会力量和小学有效地桥接在一起,促进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科学有效地开展,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开创了高校与小学"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不仅提高了小学的体育育人水平和办学声誉,同时为自身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动力,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基本实现"促进小学体育工作科学、有序、和谐地发展;促进高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的双重目标。